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人格内隐观(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是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其头脑中的关于创造性人格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历程的认知。研究普通人对高创造性者人格特征的看法,可以验证专家研究结论的现实性并拓展研究领域,丰富该方面的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造性人格内隐观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本研究首先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五点等级评价问卷,探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结构和发展特点。然后以调查得到的高频创造性人格特征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字词启动实验探讨和验证大学生关于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人才领域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最后采用故事启动实验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归因偏见,即其创造性人格内隐观是倾向于实体论还是渐变论。 研究结果如下: 1.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调查问卷。 2.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结构由4个因素组成,根据4个因素内部所含项目的主要含义,分别命名为:(1)有恒性,(2)探究性,(3)乐群性,(4)聪慧性。 3.大学生认为高创造性者表现最重要的10项人格特征依次是:创新、自信、思维开阔、不怕失败、有主见、热情、睿智、勤奋、意志坚定、想象力丰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高创造性者人格特征的看法较为强调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特点。具体来看,缺乏幽默感和艺术感。 4.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探究性、乐群性及聪慧性三个因素上不存在专业显著性差异,但在有恒性因素上工科大学生最高;在有恒性、乐群性及聪慧性因素上不存在家庭所在地的显著性差异,但在探究性因素上城市大学生最高。 5.大学生对不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比较看重政治军事领域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不太看重文学艺术领域的人才。也就是说,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人才领域特征表现为重实用而轻文艺的特点。 6.大学生对相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与非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差异显著,对创造性人格的内隐认知显著好于非创造性人格的内隐认知,说明大学生认为每个领域的人才都具有创造性人格。 7.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倾向于实体论,即他们认为创造性人格更多与人固有特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