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和2014两年在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草地生态环境监测定位站进行野外条件下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对高寒草地群落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的试验研究,以探索高寒草甸草地土壤碳氮对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的响应机制。试验表明:(1)植被高度、盖度、优良牧草生物量在增温(F)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且在增温施氮互作下均为(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最高,显著高于(F)增温不施氮和(M)对照处理(P<0.05),增温(F)、(H)施铵态氮处理比对照也有所增加。(2)土壤温度0-15和15-30cm均为(F)增温不施氮>(A)增温施铵态氮>(H)施铵态氮>(M)对照,土壤湿度为(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最高,且土壤温湿度最高出现在7月低。(3)2014和2013年土壤全氮含量0-15cm和15-30cm(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显著高于(M)对照处理(P<0.05),全磷含量2014和2013年均为(L)不增温施硝态氮处理最高,而全钾含量则为F处理最高。其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速效氮、磷与全氮、磷结论基本一致,速效钾也为(L)不增温施硝态氮处理下最高。土壤铵态氮含量2014和2013年0-15和15-30cm土层均为(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显著高于(F)增温不施氮、(M)对照处理,2014年0-15cm和2013年土壤硝态氮含量(B)增温施氮(铵态:硝态=70:30)处理显著M处理(P<0.05),而2014年15-30cm L处理显著高于(F)增温不施氮、(M)对照处理(P<0.05)。增温施氮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下明显增加,且2014年和2013年均为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2014和2013年0-15cm和15-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显著高于(M)对照处理(P<0.05)。(4)0-15cm和15-30cm土壤C/N比均为(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最高,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A)增温施铵态氮处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土壤营养元素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