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茶馆》——旧中国公共空间兴衰的寓言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具有特殊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的公共领域。它的发展与扩大是社会经济现代化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在老舍的经典剧作《茶馆》中,笔者发现老舍以旧中国茶馆为原型设置的唯一戏剧场景——裕泰茶馆,与哈贝马斯所论述的城市公共领域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加之公共空间与话剧艺术存在特征上的同构性,社会学与戏剧学的学科界限由此被打破。因此,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参照对《茶馆》的文本意义进行全新的阐释势必会带来《茶馆》研究的新突破。 本文主要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从公共空间的角度对《茶馆》的戏剧文本进行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裕泰茶馆的场景刻画的分析,力图找寻中西方公共空间的异同。在西方公共空间的参照下,总结以裕泰茶馆为代表的旧中国公共空间的特征与本质。通过对裕泰茶馆衰颓过程的解读,揭示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通过文本分析探寻作者隐藏于裕泰茶馆这一中国式公共空间衰颓现象之后的态度与情感,进而探讨老舍在特殊年代的复杂人格与思想,加深今人对老舍情感思想和戏剧作品艺术价值的认识与理解。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各门学科都颁布了相应的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现美术教育
本研究着眼于探索如何利用生态因素塑造和营建城市景观特色的理论及方法。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已领先多年,而且有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本研究立足本国国情,力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