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毒素血症是医学临床面临的一个常见而复杂的难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研究发现,通过血液灌流可以清除内毒素,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内毒素吸附材料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设计合成出预计对内毒素有较好吸附效果的HB-H-7树脂,并测试其各种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实验探讨HB-H-7树脂吸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HB-H-7树脂合成: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共聚物珠体,然后向共聚体反复引入可离子化的基团。HB-H-7树脂与其它吸附材料性能比较实验:将合成的HB-H-7树脂与其它常用的吸附材料进行对比实验,这些吸附材料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海藻酸钠固定化多黏菌素B、大孔吸附树脂、日本炭化树脂、弱极性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定14种吸附材料吸附前后血浆内毒素、蛋白质和电解质浓度,计算其吸附率,实验重复10次。比较实验结果。HB-H-7树脂静态吸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实验:取HB-H-7树脂1ml、内毒素阳性病人血浆10ml(HB-H-7树脂与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按体积比1:10比例混合),置37℃恒温水浴振荡2h,振荡前后测定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浓度,计算吸附率。HB-H-7树脂动态吸附内毒素实验:将HB-H-7树脂5ml置入自制灌流器中,取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50ml(HB-H-7树脂与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按体积比1:10比例混合),以输液泵控制血浆流速为4ml/min灌流2h,测定灌流前及灌流30、60和120min血浆内毒素浓度,计算吸附率并与静态吸附实验进行比较。温度对内毒素吸附影响的实验:灌流方法同动态吸附实验,但将灌流器分别放置于37℃水箱及25℃室温中进行灌流,测定血浆内毒素浓度并计算吸附率,比较实验结果。HB-H-7树脂安全性实验:主要测定树脂溶出物和热原实验。树脂溶出物检测: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树脂浸液的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测定溶出物。热原测定:采用家兔升温法,测定热原。结果HB-H-7树脂表面活性基团是-N+(CH3)2,孔径为80-100nm,孔隙率达到45-52%,孔容是0.75-0.84ml/g,比表面积是850-1000m2/g,直径为0.05-1.20mm。吸附材料性能比较实验:HB-H-7树脂内毒素吸附率为99.2%,表现出良好的内毒素吸附效果。而且,HB-H-7树脂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吸附率均小于15%,对血浆电解质没有明显吸附作用。HB-H-7树脂吸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实验:HB-H-7树脂静态吸附后,血浆中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8的吸附率分别为99.2%、55.0%、57.0%、75.0%、42.0%;动态与静态血浆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8%比99.1%,P>0.05),37℃与25℃下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9.9%比99.8%,P>0.05)。HB-H-7树脂安全性实验:HB-H-7树脂浸液无溶出物。无热原。结论HB-H-7树脂是专门为吸附内毒素而合成的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吸附性能好,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无溶出物,无热原,对血浆蛋白质虽有一定影响,但吸附率低于15%。因此,HB-H-7树脂符合内毒素吸附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