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是近4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它在贸易、能源、税收和公共政策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结果。然而,CGE模型在货币或金融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对传统的CGE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构建了一个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金融社会核算矩阵,并对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做出了细致和系统的设定,同时加入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部门,从而使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模拟成为了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着的内外部新环境定量地分析了主要几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同时也将“热钱”问题纳入了CGE模型框架加以讨论。通过各种政策的情景分析,模型在模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上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分析结果指出,当货币当局做出较大幅度的政策变量调整时,宽松型货币政策的效果比紧缩性政策更为明显;而从行业部门产出情况的角度看,建筑业对主要货币政策的反应最为敏感,其次为服务业、工业,而农业部门的政策反应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热钱”的单向流入对我国宏观产出变量影响有限,但是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如果货币当局能够完美地监测到流入“热钱”的规模,并以干预国际外汇市场的形式予以冲销,那么经济的总量指标所受到的冲击不大。然而随着“热钱”规模的增大,冲销操作可能会带来通货紧缩的威胁。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绪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在第一章里,本文将会对近30年国内外金融CGE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同时总结两类出发点不同的金融CGE建模方法体系。第二章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及其特点做出初步介绍,并阐述货币政策的执行目标和执行方式,同时也将对“热钱”现象和我国货币当局对此采取的冲销操作做出介绍和评价。在第三章中,本文将构建一个金融CGE模型分析的理论框架,同时对数据结构、模型各模块的具体设定和参数的选择进行阐述。第四章基于前文的模型基础,对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仿真和模拟,以考察货币政策对各种宏观变量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热钱”流入和我国货币当局对此的冲销对策问题。最后一章将总结模型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并分析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