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生物钟基因是设定并调控机体出现昼夜节律周期的系统,是一种以近似24小时为周期的振荡器。Clock基因处于生物钟基因家族的核心地位。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许多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异常存在关系,但其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本实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hClock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正常肠道粘膜组织中的表达,hClock基因表达与肿瘤相关基因以及与肿瘤转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通过研究,为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样本本实验所用标本共30例,取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病理研究中心肿瘤组织库。标本采集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大体标本。标本采集于10:00~14:00时间段。在手术切除标本自体内切断所有血供后15分钟内,自肿瘤侵犯处肠壁粘膜面取材作为实验组,自远离肿瘤近标本切缘处肠壁粘膜面取材作为对照组,所取标本立即投入液氮中妥善保存。并且完整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未行放疗、化疗。所有病例经石蜡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方法1.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LOCK蛋白在癌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2.荧光定量实时PCR方法检测hClock基因及肿瘤相关基因(Bak、Bax、Bid、HIF-1α、ARNT、TNFR Ⅰ、TNFR Ⅱ及VEGF)在癌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1.所有标本中均有hCLOCK蛋白的表达;hCLOCK蛋白在人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LOCK蛋白在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期的肿瘤中表达升高水平更为明显;64.3%有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hCLOCK蛋白高表达;2.所有标本中均有hClock基因的表达;hClock基因在人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lock基因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hCLOCK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3.在人结直肠癌中,ARNT、 HIF-1α, TNFR I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NFR II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ak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 Bid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NT、 HIF-1α及VEGF在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期的肿瘤中表达升高水平更为明显;所有14例有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均有VEGF高表达;4.在人结直肠癌中,hClock基因表达水平与ARNT、 HIF-1α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ak、 Bax、 Bid、 TNFR I及TNFR II表达无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1.生物钟基因hClock在人结直肠粘膜中存在表达;2.生物钟基因hClock在人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相关;3.生物钟基因hClock可能属于原癌基因;4.在人结直肠癌中生物钟基因hClock与HIF-1α/ARNT及VEGF等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