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检验Laufer和Hulstijn在2001年提出的“投入量假设”。该假设认为不同的任务可以促使学习者对词汇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从而带来不同的词汇保持效果;加工的程度可用投入量来表示,任务所促成的投入量越高,词汇的习得效果就越好。该假设对建立词汇附带习得理论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验证该假设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也没有完全证实该假设;同时投入量组成因素的定义和量化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检验和修正。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共104人,他们来自于重庆某中学的三个自然班。为检验“投入量假设”,本研究选定了10个目标词汇,并设计了三种不同投入量的任务:阅读,选词填空和造句。经分析英语水平无明显差异后,三个班分别完成这三项任务。该实验进行了三个星期,包括一次前测,一次即时后测,一次延时后测,两次后测间隔时间为一周。实验完成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实验结果表明:投入量大的任务一般比投入量小的任务词汇保持效果要好,但是投入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词汇保持效果就必然越好;“投入量”组成要素的界定以及强弱程度的量化不够准确;输出型任务比输入型任务更能促进词汇的习得。因而本研究证明“投入量假设”部分正确,即该假设可以大致预测任务对词汇习得的效果,但是投入量的组成要素尚需进一步准确的定义和量化。本实验结果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及教材的编写人员可根据对目标词要求掌握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采用输出型任务来促进词汇的习得,特别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