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虚拟社区再分享意愿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dolon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户自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为特征的旅游虚拟社区不仅为拥有旅游兴趣的人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并且有助于人们获取时效性更强、可靠性更高的旅游信息,以便于更好地制定旅游决策,深化旅游体验以及维持与其他旅游者的关系。旅游虚拟社区需要大量的用户分享知识以填充网站内容,分享的用户越多,分享的知识质量越高,越有利于网站的生存发展。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主要来源于具有丰富旅行经验、积极参与知识分享的撰写者。然而,现有旅游虚拟社区存在用户搭便车、转换率高与粘性低等现实问题。如何激励用户知识再分享意愿和增强用户粘性,成为旅游虚拟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考察了诱导因素集合对知识分享的影响,大多文献将诱导因素分为物质奖励类诱导因素和精神奖励类诱导因素,分别考察了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对知识分享的独立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物质奖励对个体知识分享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线下的情境进行的,而且这些研究结论存在分歧。精神奖励对个体知识分享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但有学者提出精神奖励的来源差异对个体行为意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研究未能系统的分析和解读这些不同来源的精神奖励是否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作用机理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双加工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等理论,试图分析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的内部要素,从奖励强度、奖励形式、奖励来源等方面考察不同的激励要素组合对知识再分享意愿影响的路径,从而探讨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旅游虚拟社区再分享意愿的交互作用及作用机理。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就问题提出、研究价值进行阐述,提出本文的研究结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文献综述,系统梳理旅游虚拟社区相关研究,回顾知识分享相关研究,以及激励机制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厘清了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了现有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各要素的相关特征,为研究假设的提出和理论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第四章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影响研究,根据双加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索不同水平物质奖励(无/低/高)和精神奖励(有/无)的激励要素组合对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第五章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差异研究,在分析了虚拟货币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现金、代金券奖励与虚拟货币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理。第六章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差异研究,在分析了网站和用户综合来源精神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单一来源(网站/用户)精神奖励与综合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差异。第七章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研究的创新点、管理启示,并说明本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现有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由诱导因素、行为幅度制度和行为导向制度三方面的因素构成。诱导因素体现为激励类型;行为幅度体现为激励水平;行为导向制度体现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旅游虚拟社区通过激励类型和激励水平的组合来激发用户知识再分享。(2)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1)无精神奖励的情况下,物质奖励会强化再分享意愿,并会随着物质奖励水平提升而增强。物质奖励通过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影响再分享意愿。(2)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低水平物质奖励时个体的再分享意愿强于无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高水平物质奖励时个体的再分享意愿不如低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交互作用通过自我效能影响再分享意愿。(3)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差异及作用机理。(1)虚拟货币、现金和代金券等不同形式的物质奖励在价值信息加工负荷、面额水平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2)在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影响存在差异。同时给予精神奖励和虚拟货币形式物质奖励的情况下,低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显著高于无物质奖励和高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即随着物质奖励水平的增加,再分享意愿程度呈现“倒U”型;同时给予精神奖励和现金(代金券)形式的物质奖励的情况下,低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显著低于无物质奖励和高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即随着物质奖励水平的增加,再分享意愿程度呈现“U”型。(3)在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虚拟货币奖励通过自我效能影响再分享意愿。现金(代金券)奖励不但通过自我效能还通过获益感知影响再分享意愿。(4)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差异及作用机理。(1)网站来源精神奖励、用户来源精神奖励以及网站和用户综合来源精神奖励等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在可信赖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2)不同来源精神奖励的激励效果存在区别,综合来源的精神激励效果最强。(3)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不同。综合来源精神奖励情况下,低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显著高于无物质奖励和高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随着物质奖励水平的增加,再分享意愿程度呈现“倒U”型;单一来源(用户/网站)的精神奖励情况下,低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显著低于无物质奖励和高水平物质奖励时的再分享意愿,随着物质奖励水平的增加,再分享意愿程度呈现“U”型。(4)在综合来源精神奖励情况下,物质奖励通过自我效能影响再分享意愿。在单一来源(网站/用户)精神奖励情况下,物质奖励通过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影响再分享意愿。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进行文本分析,解构了激励机制的内在构成与要素,对激励机制诱导因素进行类别梳理和相关概念的提炼。由于旅游虚拟社区是用户基于兴趣参与,可自由进入退出的平台组织,这种平台对用户行为的约束力不强,更多通过引导来强化用户采取组织期望的行为。因此,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构成要素与传统组织激励机制不同,而且各要素的相关特征与要素组合方式也呈现出特殊性。本文通过探索性研究系统描述了现有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的内在构成,呈现了多样化的激励要素组合,这将有助于未来更好地研究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激励机制。(2)本研究通过探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旅游虚拟社区再分享意愿的影响,有助于丰富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影响研究框架。以往研究分别独立探讨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但缺乏考察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知识分享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效应的研究更准确地反映了旅游虚拟社区激励知识再分享的实践,细化了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3)本研究探讨作为内在动机的测量变量自我效能和外在动机的测量变量获益感知的中介作用,推进了旅游虚拟社区再分享意愿作用机理的研究。本研究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整合到研究框架中,呈现激励机制对知识再分享的不同影响路径,发现物质奖励水平(无/低/高)与精神奖励(有/无)的不同组合,对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4)本研究探究了旅游虚拟社区中物质奖励“挤出效应”及其边界条件,拓展了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本文聚焦物质奖励的“挤出效应”,基于旅游虚拟社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特殊性,深入探讨了不同物质奖励形式间的激励要素组合对个体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差异,以及不同来源精神奖励间的激励要素组合对个体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差异。本文通过激励因素不同组合间的影响差异分析,厘清了旅游虚拟社区中物质奖励“挤出效应”产生的边界条件,进一步深化了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虽然,本研究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管理价值,但在数据收集和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提高旅游虚拟社区用户再分享意愿激励机制研究的外部效度,尝试从旅游虚拟社区直接获取实际的运营数据,拓展数据来源;探索其他可能影响激励机制和再分享意愿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一步完善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是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资金的使用因周边环境及主客观因素的不确定而带来的各种风险。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特别是预算风险、人员风险、资产安全的风险、内外部会计监督的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对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建议,从而把行政事业单位部分环节的会计风险降到可控,做实做细做好重大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肺结核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66.6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
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班级管理关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方方面面,开展生涯规划与指导,也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融入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生涯规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循序善诱地指引与启发,精准定位班主任角色,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提高班级管理实
教学设计思路"宋明理学"是人教版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宋明理学" 一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基于课标解读与教材内容分析,笔者以儒学伦理信仰重建为主线,依托史料设计教学过程。将本节课分解为"魏晋隋唐儒学面临的挑战""宋明儒学的官方哲学化与世俗化",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历经探索,不断推进。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激发其内在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主要从公司层面探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效应,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层面的经验证据。从资本市
本文选题源于国家纵向课题和设计实践。汽车造型姿态作为一个设计和设计研究问题,源于汽车工程和汽车造型发展,而“造型姿态”具有造型设计的独特语境。在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中,“汽车造型姿态”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广泛运用于汽车造型方案设计及评审过程中。然而,作为设计领域的专业概念和知识,理论上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研究问题是:明确汽车造型姿态的概念,建立汽车造型姿态的表征框架。同时
21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界围绕苏联乡村小说(деревенскаяпроза)再次展开激烈争论,结果依然是褒贬不一。这是因为文评者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关键是文化语境不同。21世纪生态危机下的反思文化语境令重读苏联乡村小说成为一种必要。本文以苏联乡村小说代表作家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ВикторПетровичАстафьев)、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别洛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
我国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短期基准利率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利率期限结构开始作为市场的利率锚参与到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活动中。因此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无论对于一般投资者进行利率预测规避投资风险,还是对于政府当局解读当前经济问题、判断预期经济态势、评估政策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债券
期权定价是期权合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而经典的Black-Scholes定价公式隐含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卖空交易不受约束,但考虑卖空受约束下的期权定价问题则需要研究hard-to-borrow股票模型。由于hard-to-borrow模型下一般没有解析的期权定价公式,因此需要借助数值方法来研究期权的价值偏微分方程。本文首先考虑hard-to-borrow模型下的欧式期权定价问题,然后分别考虑模型的状态转
当代分享经济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经济形态。乘着互联网技术的翅膀,分享经济蓬勃发展。分享经济不仅脱颖于传统工业经济,在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形态、定价规则等方面都与传统经济有很大不同,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受到严重挑战,新经济发展与规则滞后的冲突凸显出来。本文从分享经济的内在机制及典型特征入手,结合相关经济学分析,审视现行相关市场界定在功能定位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