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全面、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物理作为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有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认知参与的情况。本研究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具体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参与现状和教师教学对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影响。有关学生课堂认知参与现状的研究,本研究在已有研究以策略使用情况衡量学生认知参与情况的基础上,引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关于认知目标层次的划分,重新建构了评价学生认知参与层次、水平的指标体系,将认知参与划分为深层次认知参与和浅层次认知参与;开发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参与现状问卷,利用问卷对北京市110名高中学生实施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学生认知参与中深层次认知参与频次多于浅层次认知参与频次;在深层次认知参与中学生多处于理解、应用水平;学生能够较好地使用认知策略;(2)学生认知参与情况与学生就读学校类型、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对上物理课的兴趣、对物理学习难度的判断、学习物理的信心相关。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聚焦教师教学因素对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影响,具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师期望三个方面;研究开发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参与影响因素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利用问卷对北京市110名高中学生和35名高中物理教师实施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学生和教师均认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师明望对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有影响;(2)师生在具体变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教学方法因素中学生最肯定讲授法对深层次认知参与的影响,认为讨论法影响最小,而教师的选择与学生相反;教学技能因素中师生均肯定讲授技能的重要影响,其次,学生较肯定教师板书和总结技能的影响;教师更肯定提问与反馈技能的影响;教师期望因素中学生较肯定教师重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教育及教师重视总结归纳的影响;教师更肯定注重与学生交流并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的影响。综合两项调查结果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学习较为被动和机械,学生习惯接受教师的传授而非主动建构;(2)在讨论中学生不习惯接受他人观点,学生的讨论缺乏不同思想间的交流,难免流于形式,而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3)学生习惯靠做题来掌握物理知识,并且对教师总结归纳重点内容有较强的依赖性,体现出学生存在应试心理;(4)学生对实验的掌握不够灵活,且不能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教师较为重视实验教学,但课堂上实验的实施效果一般。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2)注重学科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减轻学生应试心理;(4)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