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小分子双极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面积以及柔性显示,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磷光分子作为发光材料可以使OLEDs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但磷光分子自身存在严重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现象,必须掺杂在合适的主体材料中才能实现高效的电致发光。过去的二十年中,聚合物、树枝状大分子以及双极小分子主体材料的开发使得湿法磷光器件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湿法器件的高工作电压使得其功率效率较低,不利于大面积照明的节能化。此外,高亮度下的效率滚降问题也制约着湿法器件的商业化步伐。虽然具有较小单三线态能极差(△EST)的主体材料被证明可以有效的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但分子设计上的限制使得开发具有较小△EST,同时又可用于湿法器件的双极小分子主体材料变得十分困难。近期,给体和受体分子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被探索出来作为新一类具有较小的△EST的主体材料。由于激基复合物同时含有电子和空穴传输组分,其本身就具有双极传输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平衡发光层的载流子,减小器件的效率滚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咔唑和苯并咪唑的双极主体材料xCz-nPBI。通过改变功能基团的个数、比例以及连接方式,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主体材料热力学、光学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理论计算和单载流子器件同时证明,增加苯并眯矬基团的个数可以有效的提高双极主体的电子传输和注入能力。此外,咔唑基团的增加可以降低主体材料的△EST,有利于空穴的注入。结果显示,以Cz-6PBI作为主体的湿法绿色磷光OLEDs具有低的起亮电压(2.9 V),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47.8 cd A-1 and29.6 lm W-1。  2、合成并表征了三个基于磷氧基团的双极主体材料。通过分子结构的微调,材料的物理性能(热力学稳定性、单三线态能级差以及载流子传输平衡性)得到优化。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三苯胺基团的引入有效的降低了分子的HOMO-LUMO能级差。由于刚性的分子结构,咔唑基团的引入可以保证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ET=3.0 eV)。基于该类主体材料的湿法蓝色磷光OELDs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25.2 cd A-1和11.5 lm W-1,说明分子调控是提高湿法器件电致发光性能的有效途径。  3、通过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的等摩尔比混掺,设计合成了三个可用于湿法成膜的激基复合物主体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该类材料的激发态动力学以及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于电致激发态下的缔合物是磷光器件中被忽略的能量损失途径。此外,当激基复合物的能量泄漏效应最低时,湿法蓝色磷光OLEDs的起亮电压最小,功率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7 V和22.5 lm W-1。这些性能都高于已报道的具有相同器件结构的湿法磷光OLEDs。  4、设计合成了一个基于苯并咪唑和二苯基磷氧的星型电子传输材料TPOB。它可以和传统的空穴传输材料TCTA形成激基复合物TCTA∶TPOB。由于TPOB具有较高的三线态和电子亲和势,激基复合态向组分的能量损失可以有效的避免。以该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湿法制备的蓝色磷光OLEDs获得了较低的起亮电压2.8 V,较高的功率效率22 lm W-1。此外,在亮度为10000 cd m-2时器件的效率滚降仍然非常低,说明基于该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层具有良好的载流子平衡性能。以上研究证明了分子结构的优化对提高激基复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大数据为社会治理拓展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实践空间,把握大数据的新属性及其给现代社会治理转型带来的契机,加快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要准确把握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应用
期刊
2020年1月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目前学界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研究分歧在于以何种方式入市以及如何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基于此,本文将农村集体经营性
在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探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理问题,对于更好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建立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居民认知、政策偏好与居民参与不仅成为近年来城市发展实践的新议题,也是城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城市心理学视角对于城市空间重塑过程的讨论.以青岛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旧城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多分布于老城区或城市中心地段,因其地理空间位置以及特殊的文化遗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的特殊空间.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了明显的“钟摆”特征,流动方向由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转为部分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这些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制度变革和政策落实
针对现行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及其衍生工艺较低的容积利用率、不高的充水比和较差的稳定性等缺陷,课题组研发了污泥转移SBR工艺,该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增加了SBR池在
为了解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南京市城乡结合区域雾过程中的液态化学特征,阐明南京市郊雾水及大气细颗粒物中金属元素与水溶性阴离子在雾持续过程的浓度特征及NO2-日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