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东方杂志》对实业问题十分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首先从社会背景看,这是对西方富强和中国衰落现实认识的反应,特别是对甲午战败和庚子之变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反应。其次从杂志本身而言,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和《东方杂志》的主编很多是上海预备立宪公会的成员,而这其中又不乏大量的士绅和资本家,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立宪进程与实业问题紧密相连。再次,作为空间场所的上海也为探讨实业问题提供氛围。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的经济和近代化进程在清末十分引人瞩目,而这些必然会反过来刺激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追求。最后,发展实业也有解决民生贫困维持社会稳定、保护民族工商业与外人争夺利权、挽救国家危亡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东方杂志》对中国当时实业不兴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探讨。中国实业不兴的原因,知识分子们主要从政府方面、实业发展自身和相关组织机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政府方面,存在重本抑末无奖励保护政策、政令腐败对内外态度不一、禁止流通交通不便的问题;实业发展自身又存在固守旧法不能改良技艺、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事实业的人员素质不高、国民性格不利于实业发展等问题;组织机构方面主要是业联规则禁止私改做法,商会也存在影响力有限、不团结、成立目的不纯粹等问题。而振兴实业的方法,他们主要从政府、教育和相关补助机构几方面探讨。政府要发挥公共职能,建立政府行政性工商管理机构并制定奖励保护政策;实业教育方面要从改进留学措施、完善学校实业教育、培养实业精神等方面努力;同时政府还应健全建设各种工商业补助机构。以《东方杂志》为载体的清末实业思想有开放性、先进性、超前性、局限性等特点。开放性,即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对待外来事物,同时自身也向外发展。特别体现在对引进外资实行股份制和向海外推广华货的看法,这不仅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最重要的是这种值得被肯定的理性开放精神。体现当时实业思想先进性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对于西方经济学的介绍和运用。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于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部门、应对经济危机、吸收国内资本以及借鉴统计学原理等问题的看法。超前性,则表现在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盲目推崇并不适用于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大资本联合的组织形式和在对外贸易中盲目追求自由贸易。局限性则突出的体现在介绍斯密自由主义学说时牵强附会王船山思想,认识实业与宪政的关系时陷入了混淆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谁是基础的逻辑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