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歧视政策研究——以欧盟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政策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欧洲一体化之初,反歧视政策就已包含在共同体政策体系内。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共同体层面的社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欧盟不断扩展共同体反歧视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研究欧盟反歧视政策,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市场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欧洲一体化整体进程的内在影响,还可以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欧盟反歧视政策的概念、政策框架以及政策科学中关于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之后,论文以欧盟反歧视政策中的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政策为案例,分别梳理了二者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内容。经过比较这两项政策的发展时间、政策内容的抽象程度、政策覆盖范围和政策制定主体的规格,文章发现同样是追求平等的这两项政策在欧盟反歧视政策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后发者的种族平等政策在短时间内超过了已有五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性别平等政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策价值的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正是二者背后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了这种结果,即经济取向主导了欧盟性别平等政策的发展,而欧盟种族平等政策更多是由社会取向主导的。最后,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取向与社会取向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并据此总结了欧盟反歧视政策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
其他文献
民事诉讼质证权是民事诉讼主体的一项基本的诉讼权利,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必不可少的一道屏障。质证程序是法庭认定证据的必要前提,不仅是当事人获取正义的程序保障,也是法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结构现实主义中演化出来的一个分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其2001
《侵权责任法》第41条规定的“损害”是否包括缺陷产品自损,在理论界引发巨大争议,而立法上的含糊其辞也造成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考察,大多数国家的产品
知识分子研究是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知识分子作为富于公共关怀和道德良知的社会群体,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超越性价值规范的责任,也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创立者、传播者和维护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管辖豁免中的特殊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探讨。首先因为这是一个理论难题,国家豁免作为一个公法权利,只能由公权力的主体才能享有,比如国家
近年来,暂缓起诉制度陆续在我国试行。通过介绍湖南省试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基本情况,指出试行暂缓起诉制度的主要收获,包括体现和贯彻检察机关执法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以及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地方政府有着多种形式,例如县、自治市、乡镇、学区等等。即使在一个地方政府框架之内,涉及到公共事务的管理,除了正规的政府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