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6日,中国正式开通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标志着A股结束了长达20年的单边市场,正式引入股市做空机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之一。股指期货推出之时,业界争歧较大,争论焦点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不甚成熟的条件下,股指期货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纵观国内外研究结果,股指期货的引入对指数波动的影响差异很大,同时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方面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考察的便是,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其功能是否正被逐渐发掘出来,价格发现功能与指数稳定功能两个指标是否不断优化,抑或由于期现货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与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其功能指标不仅没有逐步优化,甚至反而对现货市场造成了较大的伤害。本文是从价格发现与指数稳定两个功能指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功能发挥加以考量。在考量价格发现功能方面,本文主要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与VAR模型基础下的脉冲响应分析进行了研究;在稳定指数功能方面,本文采用加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及其扩展模型(TARCH模型、EGARCH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指数期货推出后一年多来,其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指数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已经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很好的抑制了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性。同时,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交易量稳定上升,股指期货的指数稳定功能得以明显提升,有不断优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