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方面,均有实质性的提升。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对于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江苏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是旅游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比率较低,旅游业的收益率比较低。而且,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对本省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存在忽视,使得在不同地区的资源投入有失科学性,难以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 通过对比分析,选择VES生产函数作为研究江苏旅游业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选取江苏省内64个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各个区域在2004至2012年的旅游收入、餐饮住宿业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作为研究数据。再采用全域MoransⅠ指数和局域MoransⅠ指数对江苏区域旅游业产出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以此揭示江苏旅游业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运用GWR模型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估计江苏旅游产出的弹性系数。 研究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江苏旅游业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4755和0.4062,规模报酬为0.8817;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江苏旅游业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577和0.4347,规模报酬为1.0117。是否考虑空间异质性,对弹性系数有影响。在进行局部分析时发现江苏旅游业区域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 依据测算结果,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制定科学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考虑江苏旅游业整体和局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制定宏观的区域旅游规划和微观的景区规划。其次,增加餐饮住宿业的资本投入。保持餐饮住宿业资本投入的稳定增长,并注重维持一定的比例。要考虑资本投入的空间差异,维持全省餐饮住宿业资本投资的均衡。再次,深化改革江苏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改革餐饮住宿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模式,加强餐饮住宿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标准化。最后,实施科学合理的旅游业激励措施。改革用工制度,提高餐饮住宿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和持久性;要依据餐饮住宿业的实际情况,调整激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