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根茎中提取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但是,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需频繁给药这些缺点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由乳酸和羟基乙酸两种单体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 目的: 本课题以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并研究该纳米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一步探索改善肠道吸收的机制。 方法: 1.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包合物后,采用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包合物进行了理化结构、形态学和粒径的检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纳米颗粒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同时,对纳米颗粒体外释放特征、溶解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2.以游离姜黄素为对照进行了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比较;利用在体肠道原位吸收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实验探究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改善肠道吸收的机制。 结果: 1.本课题制备的姜黄素纳米颗粒呈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小于200nm,分散性好,载药率为5.75%,包封率为91.96%。姜黄素纳米颗粒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游离姜黄素的640倍,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姜黄素纳米颗粒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游离姜黄素的5.6倍;在体肠道吸收实验表明PLGA纳米颗粒增加了姜黄素在肠道的吸收,P-gp抑制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姜黄素纳米颗粒改善肠道的吸收可能和PLGA增加药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抑制P-gp外排泵对药物的外排作用有关。 结论: 本课题制备的纳米颗粒能够显著的增加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些结果为开发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安全辅料提供了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