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合成与光敏性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光固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绿色固化技术。紫外光固化的最大优点是固化速度快、涂膜质量高、环境污染少、能量消耗低,但氧阻聚问题一直困扰着紫外光固化技术。阳离子光固化体系没有氧阻聚的缺点,同时固化时体积收缩小,所形成聚合物膜的附着力更强。国内对其研究较少,阳离子光引发剂主要依赖进口,影响了它工业化进程。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芳基碘鎓盐阳离子光引发剂,并研究了它的光解动力学以及光引发性能,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碘鎓盐反应活性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阳离子光引发剂。本文合成的[4-(2-羟基-3-丁氧基-1-丙氧基)苯基]苯碘鎓-六氟锑酸盐(BPI·SbF6)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表征,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 对BPI·SbF6的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当氢氧化钠含量为5%wt,反应时间为8.5h,1-丁氧基-3-苯氧基丙-2-醇的产率为85%。比较了两种合成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苯的方法。通过直接过氧乙酸法得到的产率可达85%,但必须要先合成高浓度的过氧乙酸;乙酸酐法合成的产率较低,但操作简单,步骤少。在合成BPI·SbF6的过程中,催化剂冰醋酸的最佳使用量为1ml,BPI·SbF6的产率可达79%。由于在苯环上引入了给电子基团,增大了碘鎓盐的吸收波长;同时接入了醚键,改善了碘鎓盐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 研究了BPI·SbF6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解反应,发现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245nm,光解动力学方程为ln(e1.317×105[A]()-1)=0.757-1.535×10-3t。同时研究了BPI·SbF6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引发环氧预聚物的光引发活性,其最佳使用浓度为3%wt,光照后仍具有很强的后聚合活性,可以用自由基光引发剂进行增感,考察了环氧/丙烯酸复配体系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 讨论了紫外光固化体系体积收缩产生原因,研究了自由基光固化体系以及自由基/阳离子混杂体系的体积收缩率问题。
其他文献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植物油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花生生产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果针是实现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器官,果针的研究历来受到植物学家的重视。花生在其生长发育以及储存过程当中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尤其是黄曲霉的浸染,严重影响花生生产、加工和贸易。果皮是花生荚果的屏障,对保护种仁、抵御病虫侵染和环境胁迫至关重要。种皮渗透性低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3Co1/3Ni1/3O2因其具有振实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目前锂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是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
能源与环境的问题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两大问题。高效、清洁的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在移动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诸多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不断拓宽的锂离子电池应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