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富差距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理论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视角,将贫富差距问题当作一种社会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进而探究这种代价所存在的合理性尺度。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总是在自相否定甚至冲突的过程中来达到自相肯定和进步的,因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将贫富差距问题放置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视角中,将其当做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的一种表现,便获得一种贫富差距问题的新的“理论影像”,即贫富差距代价;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存在过两种看待贫富差距代价的不同思维方式,即“绝对平均主义”与“先富带后富”,这两种思维方式既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理念的表现,也关涉对于贫富差距代价问题的不同看法;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代价凸显出多样性的表现形态,其负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探讨其合理性尺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应该存在一个贫富差距代价的合理性尺度,在这一尺度之内贫富差距代价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这一尺度至少应包括三个维度,即社会经济指标、社会发展参照、伦理角度。如何把握和划定贫富差距代价的这一合理性尺度是许多理论家努力追寻的目标,马克思的主张是我们看待这一问题的主要理论工具,同时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市场社会主义等不同主张,也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