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男子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来源 :沈阳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了探明一级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寻找各技术环节特点;本文从运动学角度出发,对其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深入了解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实质,为进一步提高游泳出发技术水平,起到借鉴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录像拍摄、图像解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沈阳体育学院游泳院队9名男子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运用美国Ariel图像解析系统获取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时间、位移、速度、角度等参数。研究结果:我院一级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预备姿势稳定性高,离台角度小、离台水平速度较快,但入水角大,水平速度损失过大,不利于入水后起游动作的衔接。研究结论:1、一级游泳运动员出发到达7米的成绩与2009年第13届罗马游泳世锦赛相比,接近前八名的平均成绩,但入水后到达10米、15米的成绩有一定的差距;说明其离台成绩基本达到先进水平,但在速度保持和入水后技术的衔接上还存在不足。2、预备姿势两脚前后站立,支撑点所占面积大,重心较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重心投影点距出发台前沿靠后,滞台时间长,不利于快速起动。3、离台阶段手的拉台作用效果明显,蹬台力量大,踏跳快速有力,能迅速破坏身体平衡,迅速前移产生较大的水平速度,离台角小,重心轨迹曲线高度平稳,上下浮动小,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水平速度;但随着两腿的积极蹬伸,运动员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有很大的波动,说明我院一级游泳运动员蹬离阶段的技术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的强化。4、腾空入水技术最为薄弱,表现在腾空时间长,腾空距离远,但入水慢;同时入水角度大,水平速度损失过多;说明一级运动员腾空过程中不能稳定的控制身体姿势,入水角偏大,造成入水过深,不利于下一动作的衔接。建议:1、改进预备姿势阶段身体重心的位置,缩短台上水平方向的位移,掌握膝关节合理的角度,充分发挥手臂的拉台作用和两脚的蹬台力量,快速起动,来克服滞台时间长的弱点。2、加强蹬台角度的训练,在保持高速离台水平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重心垂直方向的上、下波动,以便获得更理想的腾空距离。3、加强力量训练,注重腰腹、上肢和背部的肌肉力量,强化空中的身体姿势,保持良好的流线形,控制入水角以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