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函数的发展史以及欧美函数教育内容、要求、教材、教学研究为参照系,从大纲(标准)、教材、教学研究及实践、高考等因素的变革和相互关系中考察了我国函数教育的特征。首先,函数教育的内容、要求甚至表述风格在我国大纲及教材中总体上是稳定的,并且是重形式化的。在函数教育中,教材对大纲,教师对大纲和教科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忠诚度。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函数教育的研究局限于解题及对大纲或教材的解读;教学实践极大的丰富了对函数的理解,教师对函数与其它数学知识的联系的重视,小步走变式练习以及新课复习总复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数学理解,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是缺少理论指导的,或者说对理论的理解是不完整的。技术对函数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由于学习的封闭性,学生很少从课本及习题集以外的途径获取有关函数的知识,所以我国学生对函数关系的前概念知识是贫乏的,难以适应从实际情景中提出数学模式进而用数学符号或图形表征出来的发现历程。本文认为以上特征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大纲,教材,高考,教学及教研构成的结构长期以来是稳定内敛而简单的,从而是脆弱的,这种简单脆弱的结构制约了创新的渗入。近十年来,标准、教科书、教学等方面出现了创新的萌芽。但有理由担心的是,如果升学机制没有顺应这些创新趋势,这种创新是难以为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