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是伴随着地下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的,是地下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情况是相当复杂,而岩土工程设计的参数都是理想化的,所以需要通过对开挖过程的大量监测手段来了解支护结构的变形状态和稳定性,并根据监测结果来综合判定基坑的安全状况、修改设计方案以及指导施工。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便利有效和准确的监测方法,能让施工和设计都达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对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投资成本以及保证安全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坑支护结构的特点是除了需要满足结构本身的变形和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对其周围环境的变形控制要求。如果想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边建(构)筑的变形情况和安全状态,则必须通过监测来实现。而设置关键监测项目和布设监测点在关键部位,实现通过有限的监测数据来反映基坑变形和工作状态。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或重要部位变形量、变形速率过大的情况,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的研究依托某大型超长基坑工程,该工程采用了多种的基坑支护形式,采集了较充足的施工、设计和监测数据,建立“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布点优化设置,重点监测项目”基础上来实施现场的监测,保证了基坑安全和提前预警的有效性。本文利用岩土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模拟基坑开挖过程的变形状态,确定关键监测部位调整监测方案,然后利用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和施工实况相比较,分析监测项目的测试效果和调整监测方案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常见的支护结构失效破坏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监测项目设置中应重点监测的项目和不可忽略的监测的项目。主要成果如下:(1)分别对四种典型地下工程支护结构断面:土钉墙支护段、钻孔灌注桩支护段、SMW工法支护段和水泥土搅拌桩支护段在不同施工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给出监测优化的建议。(2)利用施工实况、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对土钉墙支护段、钻孔灌注桩支护段、SMW工法支护段和水泥土搅拌桩支护段的变形和内力监测项目的测性效果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和监测项目的设置。(3)基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失效的常见模式,研究分析应采用何种相对应的监测手段来监控基坑支护体系的工作状况,找出重点的监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