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中公民政治心态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式通信工具,在全球广泛的普及开来,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网络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政治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也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发展起来。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进行民意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接受和认可。网络是个虚拟又自由的空间,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文化多元化导致不同的政治心态的形成,政治心态又将直接影响到政治行为,进而影响到人们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来。如何分析网民的政治心态,如何找出它的形成因素,如何对消极的政治参与心态进行疏通和引导,对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和谐有序发展,建设我国民主化政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政治文化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第二部分,对我国目前网络政治情况进行概述,界定了我国网络政治心态的范围,主要讲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以及形式和目的。第三部分是对不同类型的政治心态进行划分。第四部分是具体对影响政治心态的因素进行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分析。最后一部分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既包括法律的改进,又包括心里的调试,还包括客观条件上的改善。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的一个过程。对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
期刊
文化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其核心则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对文化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制度之一,它产生、发展、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因为。而户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转非”作为一个关键词,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