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后期已得到发展的农业国际化,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将在国际化背景下,在相互作用与影响中共同发展。中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农业发展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将会对国内农业生产与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某些农产品受到的冲击甚至会较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如何实现农产品贸易在符合国际规则的基础上,既要有效保护国内农业市场,减轻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又要有效激励国内农业的持续发展,使其足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论文首先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形成、表现以及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次,分析了现行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改革走向;第三,回顾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格局与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农产品贸易处于向战略型贸易转变阶段;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主,进口以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主;农产品贸易的地区与产品多元化程度不高;尽管外汇贡献地位在下降,但外汇贡献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在市场化取向改革进程中,贸易政策、贸易体制及贸易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管理体制与方式的缺陷,迫切需要调整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由此认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农业国际化是未来中国农业及农产品 《褂齐全枷L与中国农产品贸品研兑)贸易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主动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化,才能应对机遇与挑战,实现趋利避害。 “工欲兽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深入分析中国农业比较优势与贸易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农业及贸易的影响,选择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体系和计量分析模拟模型。借助这些分析方法,运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农业国内支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及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其农业及贸易特征基本符合资源禀赋所决定的生产与贸易结构,具有贸易优势的农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而大多数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缺乏贸易优势,同时,不同产品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方式上的比较优势又具有明显的差距。总体看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格局正趋于符合比较优势原则.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在这一进程中,农业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冲击并存。为此,建议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发展教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农业国内支持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素质、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适度开放与有效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产品贸易战略,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好中国农业及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晨的大文章,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投供坚实基础。 论文还就国际上枷贸易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文认为,中国应及时关注世界洲贸易问题,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洲生产、流通与贸易管理;抓住机遇,利用中国非GMO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优势,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