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具有动力和调节等机能,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样,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个人即使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如果其智力因素不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是不可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研究不但重要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本论文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角度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非智力因素的有关理论。阐述了非智力因素的涵义、特点、功能以及与智力因素的关系,指出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变量,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文言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意义和作用。文言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潜能,文言文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文言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分兴趣的培养、动机的培养、情感的培养、意志的培养和性格的培养等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具体地介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四是文言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原则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要突出核心又要协调发展,要与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相结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热爱学生,以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