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通过使用益气养血安神之法配合五音疗法对心神不宁型的原发性耳鸣进行治疗,并对耳鸣的严重性,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其机理进行阐述。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耳鸣患者,且中医辨证为心神不宁型耳鸣患者96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字数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用养血益气安神之中药汤剂配合五音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养血益气安神之中药汤剂配合掩蔽治疗进行治疗,C组患者单纯采用养血益气安神之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采用THI量表对耳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睡眠状态自评表(SRSS)对治疗前后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耳鸣的响度分级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疗效判定方面,A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及90.63%。B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及68.75%。C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及43.75%。A组与B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比治疗后1个月的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月后,A、B、C组患者的情绪性评分及功能性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及B组的情绪性评分及功能性评分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的情绪性评分及功能性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同期B组及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严重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评价: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及SR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优于B组及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血安神法配合五音疗法可降低心神不宁型耳鸣患者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状态,其临床疗效优于益气养血安神法配合掩蔽治疗及单纯益气养血安神之中药治疗。2.益气养血安神法配合五音疗法治疗心神不宁型耳鸣的疗效从治疗1月到3月呈逐渐上升趋势,长期疗效好。3.五音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耳鸣的思想创新,并具有标本兼治、作用较广,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