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ress和Van Leeuwen将韩礼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且具有意义潜势”的理论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符号中,打破了传统思维中语言在交流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定势,把包括图像、声音、颜色和印刷版式等在内的各种符号看成是与语言符号平等的符号资源,在社会交流和社会实践中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Kress和Van Leeuwen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除语言之外的图像、音乐、颜色、印刷版式等其他符号,并把这些符号看作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图像、颜色和印刷版式等视觉方面的符号资源在话语中的作用。本文中的“模态”(mode)指的是符号资源的表达形式,如视觉模态指的是图像,颜色,印刷版式等这些视觉符号资源的表达形式。因为所有视觉符号资源都具有不同的意义潜势,所以我们通过研究这些视觉符号资源的表达形式来研究其要表达的内容。本文以多模态文本之视觉模态为分析中心,并以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诗性文本中的视觉模态(如图像,颜色,印刷版式和构图这些视觉符号资源的表现形式)进行分解,并对这些视觉模态的意义进行分析,力图挖掘其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在视觉语法框架下对诗性文本中的视觉模态进行分析,本文得出视觉诗中的图像模态和颜色模态具有互动意义,印刷版式模态具有再现意义,构图模态具有构图意义。同时对视觉诗中各种视觉模态的意义进行了区分,为读者赏析诗性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用实践的方法证明了除了语言符号之外的视觉符号在诗性文本中能够表达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