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在低级别Gleason评分(GS)和活检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风险分层的价值,预测Gleason评分(GS)升高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我院就诊并有病理诊断支持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当时就诊的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穿刺病理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资料、通过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以及使用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计算的PSAD和Gleason评分等相关数据。根据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活检GS的一致性,将2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前与术后Gleason评分一致(GS 6/6)和B组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GS6/≥7)。比较了两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年龄,进行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的240位患者,其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6±5.27岁,平均年龄64.96±5.27岁,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评估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所有患者的平均PSA为10.79±3.44ng/ml;MRI测得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62.13±6.53cm3;基于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平均PSAD为0.14±0.06ng/ml/cm3。B组的平均PSA和PSAD分别为13.20±3.00ng/ml和0.22±0.05ng/ml/cm3)高于A组(分别为8.17±1.33ng/ml和0.13±0.03ng/ml/cm3)(P≤0.001),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MRI测量的平均前列腺体积在B组(60.85±5.98cm3)小于A组(63.53±6.84cm3)(P=0.00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3)ROC曲线分析表明,PSAD是GS升高的最佳预测指标,其AUC为0.939,尽管在ROC曲线的成对比较中PSA和PSAD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P=0.27)。PSAD的AUC值明显大于前列腺体积的AUC值(P=0.03)。PSA和前列腺体积之间的AUC值无统计学差异(P=0.35)。在ROC曲线分析中对PSAD,PSA和前列腺体积提供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界值分别为0.26ng/ml/cm3、7.63ng/ml和25.1cm3。在这些临界值下,PSAD和PSA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62.5%,以及81.8%和65%。结论:(1)本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对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表明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和基于核磁共振计算的PSAD在A、B两组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都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呈正相关,因此都可看作RP术后GS升高的预测因子。(3)本研究表明,PSAD作为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认为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重要的临床指标,以便指导前列腺癌的治疗及判断前列腺癌预后,因此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可以帮助预测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GS升高,可能会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后续活检,避免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