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继开,作为“70后”代表艺术家之一,作品充斥着孤独与荒芜感的个人情绪,整个画面色调深沉且用笔自由,通过一个小男孩的形象贯穿于画面之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封闭世界。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或多或少心中都会藏有一个孤独的形象,一个不谙世事,桀骜不驯的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表达出来,能走进内心世界,找到有着美好也有着叛逆的自我形象,就像是走过一条通往自己童年的隧道,找回了童年的自己,也回到了最熟悉最舒适的地方,所以当你观看作品时并不是在与画家对话,而是与自己进行深层连结。本文将分五章对李继开卡通化内心“自画像”进行叙事性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作品产生孤独感的原因,探讨其个人经历与社会经验对作品主题的影响。首先会在绪论中叙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简述其卡通化“内心自画像”的风格特色,阐述研究方向。第一章围绕自画像含义展开,通过解释传统自画像含义与特色过渡到顺应时代而发展的卡通化自画像语言风格,分析卡通画出现的背景。第二章围绕李继开绘画创作“自画像”心境演变过程,通过阶段性画面总结,简述这个成年人在镜像世界以少年形象重新经历从童稚到沉静再到成熟的一段生命体验。第三章围绕李继开形成卡通化“内心自画像”的成因,从中国、德国及日本三个国家时代趋势来讲述客观因素;从记录生活体验方面来讲述主观因素。针对李继开卡通化自画像这类作品,引申出其背后的意义与局限,辩证地对这种风格进行思考。第四章围绕阐述李继开卡通化自画像语言特点。从主题视角与语言形式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从主人公形象和叙事性场景构建两方面讨论,第二部分主要从无生机主人公塑造、道具渲染场景氛围、色调及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特殊的语言特点。最后一章围绕李继开的第一人称式自画像语言,以系列作品为例深层次分析其伤感意识与原因,第一节主要是个人和社会原因造成的伤感体验;第二节主要是分析群体中的孤独感,反映现实生活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