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欢乐颂——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首的媒介研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从60年代开始,在波兹曼的学术领导下,再加上诸多对此持有共同兴趣的学者、思想家、作者和研究生的贡献,媒介环境学开始作为媒介研究的新领域而逐渐成型,至今已是媒介研究领域的代表学派之一。该学派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研究内容上强调人在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角色,重点关怀如何研究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其前期研究学者多持“媒介决定论”,认为媒介对社会具有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影响。更有甚者对媒介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媒介将遮蔽人类的双目,掩盖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作为媒介环境学派在数字时代的继承者,以及当代重要的媒介研究者和批评家,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与其前辈们有所不同。他的媒介理论高举“乐观”和“人性化”两面大旗,为数字时代的媒介谱写了一曲欢乐颂歌。他对人性的力量充满了乐观,并坚持在“人决定媒介发展”的大道上愈走愈远。他的乐观情绪不仅表现在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新解读,更体现在他独创的媒介理论和对媒介未来趋势的预言。保罗·莱文森为我们理解数字时代的媒介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媒介技术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保罗·莱文森媒介思想的主要内容:莱文森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第一章至第三章);其独创的重要理论命题(第四章至第六章),如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媒介”理论和技术进化的三个阶段等,并在宏观视野下考察莱文森媒介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最后一部分(第七章)本文试图用莱文森自创的媒介演化理论来分析和预测当代媒介的发展方向。以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为题,能够弥补目前学术上关于数字时代媒介理论方面的空缺,并且有助于深入探讨数字媒介的力量和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哲学思潮之一,存在主义最早出现在一战后的德国。战败后的巨额赔款,殖民地的割让,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促使了存在主义在德国这片土地上的滋生。而在
目的总结我院12年来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治疗经验,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疗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
采用对地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NVISAT ASAR)和光谱信息丰富的常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7 ETM)作为主要数据源,综合了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的成像优势,利用
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况,中国乒乓球队的强盛和包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奖牌主要集中在欧亚地区,其他地区寥寥无几;这种不平衡的趋势仍在逐渐加大
第一部分雷公藤内酯醇通过影响细胞生存信号通路及激素受体表达诱导对地塞米松耐药及敏感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地塞米松耐药及敏感的多发性骨髓瘤
中国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民族日益觉醒,国民运动高涨。此时期我国外交史上比较突出且引人注目的特点莫过于国民外交与“革命外交”方式的出现。国民外交
中国学者一般都认为,保守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坚定捍卫者,而很少注意到保守主义财产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保守主义所指的财产应分为"软"、"硬"两种,而保守主义所欣赏的只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