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日常生活充满互助和依恋等感情色彩,父(母)慈子(女)孝是家庭成员间情感的互动和生活中互助的体现,社会生活也离不开情感的交流和抚慰。孝悌来自于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也是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果。因此,培养情感和行为应从家庭开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依旧占有重要地位,而我国目前的国力和国情还不足以支撑社会养老。孝道自产生后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孝道的认识充满了困惑。对孝道的研究是为了挖掘传统的孝道精神为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传统孝道对生活的照料和情感的慰藉令国人向往,传统孝道敬爱的精神是一贯的,爱老敬老的孝道精神使孝道伦理与时代的家庭美德精神相契合。然而,传统孝道在流变中表现出的某些虚伪性以及对人性的压迫与摧残同样让现代人触目惊心。因此,继承传统孝道文化,就应对传统孝道的含义进行梳理,充分认识到传统孝道对现代社会的双重作用。孝道的变迁是为了适应家庭结构和社会的变化,因而,我们必须寻找出与现代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着的家庭结构相适应的孝道。对现代孝道含义的探索是本文应有之义,包含敬爱精神的现代孝道应体现对养老的责任、“爱人立己”的报恩意识,现代孝道也应体现出人的独立精神。社会的转型也是思想和文化观念的转型,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孝道,除了社会制度变化造成的困境外,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流动和价值观的原因,孝道在现代社会遇到困境,父母的辛劳付出得不到子女的认可,子女对亲情的冷漠导致父母的养育之恩得不到回报。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型要求一对夫妇承担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的养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及经济的帮扶让独生子女夫妇显得无力支撑。家庭的分居两地以及代际情感认同的被迫断裂,使养老变得困难。空巢家庭中空巢老人的孤寂更是对家庭养老提出难题。现代社会生活呼唤孝道,寻求孝道,而往昔对孝道的一些否定对人们的认知与感知造成困惑。认知上对“何为孝”的困惑,流动性造成的尽孝难,价值观念的内在冲突以及社会保障与管理水平的落后等多种因素的交织造成了现代社会孝道的困境。分析孝道的困境和原因,目的是为了重建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孝道。重建现代孝道,应依据孝的情感原则,孝始于情、行于敬、成于和。平等互益和自律也是构建孝道不可缺少的原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尽孝的环境保障,加强孝道的培养也是重建现代孝道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