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4年起,国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切实将绿色、安全、可持续作为发展理念。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使农业现代化进展更加明显更加注重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在国家第32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经济,加快建设环塔里木优势林果主产区和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的特色林果基地”。核桃是经济林木,容易成活,适应性强,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环境保护,并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相适应。然而,农户因自身技术限制及利益驱使,种植过程滥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结构改变,土壤有机质减少,水质受到污染,加之极端气候的频发给核桃种植户带来的管理风险日益增大,如何提高核桃产业的效益优势是目前有待考虑的问题。本文运用实践调查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南疆地区以及第一师核桃种植模式进行介绍,对目前核桃发展状况以及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从规模优势、产量优势、品质优势等方面对第一师发展核桃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了解核桃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核桃产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以图示的方法对核农种植户的技术认知与需求以及对技术推广的评价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研究发现:(1)通过对核桃种植户的实际调查发现,第一师核桃种植户种植模式以纯园种植模式(H1)和核桃-红枣-棉花种植模式(H4)为主,核桃-小麦(H2)和核桃-小麦-玉米(H3)间作模式较少,在少数民族团场以核桃-小麦(H2)和核桃-小麦-玉米(H3)间作模式居多。(2)纯园纯园种植核桃前4年即幼苗期收益均为负,自第5年进入初果期,种植户收支基本持平且可有一定盈利,7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收益成倍增长,直到建园第10年达到最大值;H2种植模式综合效益得分最高,H1种植模式综合效益得分最低。(3)通过对资源与环境有约束与无约束条件下三阶段DEA测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第一师核桃产业在资源与环境无约束的条件下技术效率很高,但只是一种表面的技术高效,是核桃产业在种植生产过程中过度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所带来的高效率。因此,对第一师核桃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约束在核桃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非常有必要。(4)通过SAF回归分析,第一师核桃产业不同种植模式下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内部种植经营管理因素引起的,而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很小。因此,研究核桃产业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重点,主要还是其内部种植经营因素。(5)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通过第一阶段的DEA和第三阶段的DEA的测算,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第一师核桃产业4种植模式的技术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后,得到的DEA测算结果会更加精确。(6)通过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三阶段DEA效率的动态分解,结果表明,第一师核桃产业的4种种植模式的技术进步与种植规模增加比较明显,而它们的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的退化。(7)在核桃种植过程中核农对保花保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合理密植技术需求较大。(8)通过核农种植户对技术推广的评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员对核农种植户的指导仍有欠缺,在指导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核农种植户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导致指导成效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