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Ce-ZrO2与CePO4弱结合的特性, Ce-ZrO2/CePO4材料是一类应力应变具有非线性“塑性”行为的新型可加工陶瓷,其可加工性与其“塑性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然而,随着CePO4加入量增多,可加工性改善和“塑性”更加明显的同时,却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实验采用改变CePO4粉料的煅烧温度控制弱界面的尺寸、比例,引入稳定剂和Al2O3的工艺措施控制结构缺陷,研究了材料“塑性”特征变化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整CePO4颗粒的尺寸与形貌,可改变体系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程度;通过适当加入Y2O3和Al2O3,可有效提高氧化锆的相变增韧作用和抑制大颗粒异常生长,从而实现在增加材料“塑性化”程度的基础上,材料仍维持较高的力学性能。研究还发现,材料的表面压痕边沿附近呈现明显“塌陷”且部分材料被“挤出”,裂纹扩展路径不但曲折而且呈现不连续性;承受挤压荷载时,在与挤压受力垂直的方向上出现了很多细小的微开裂,这不同于脆性材料往往沿一条或很少开裂源形成“灾难性”破坏的特征,而是大量开裂源共同耗散外加应力,宏观上可视为在受力方向上有了“伸长”变形或“延展”特征。试验通过SEM、TEM,对各种条件下材料的相关结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认为材料出现“塑性”、“延性”特征的机制除源于弱界面的微开裂及CePO4的层间解理外,还与这些“微开裂”或“解理”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的重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