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虽然全国拥有水资源2.8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2300m~3,只有世界平均的1/4,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最大因素。我国农业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而且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 在农业用水短缺的同时,我国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改为非农用途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建国以来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并将继续下去。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社会用水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因此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可能超过耕地,成为掣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仅仅依靠工程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增长的用水需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采用产权制度可以高效地配置水资源等稀缺资源,水权、水市场已经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但是对于农业用水被工业和城市用水挤占以及合理补偿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等问题,国内外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解决办法。本论文把水权理论与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建立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压力、维护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益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状况和水权发展状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模式针对我国水资源权属不清、农村农户小而分散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建供水机构获得水资源的管理权和经营权,通过成立用水者协会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从而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供、用水管理制度,实现用水者自主管理灌区水利设施和有偿用水,保证灌区的良性运行,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模式。同时,SIDD模式明确了水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行两权分离制度,建立水资源的有偿使用与转让制度,提高了农民用水户节水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实行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模式之后,对于节约下来的农业用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转让给工业或城市用水部门。本论文提出将水权概念引入到SIDD管理模式中,建立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以SIDD管理模式为依托,通过明确政府、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三方的职责和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来完成对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权转让的补偿。政府通过法律确定水权体系,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水的使用权分配,组织水资源规划、保护、科学研究、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以及已污染水体的综合整治等等。允许水资源使用权的流转,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等各种手段来保证其职责的顺利完成;供水单位并不具有水资源使用权,但是一般都拥有管网,具有水资源的经营权,为水权拥有者提供了水权转让和市场交换的场所;农民用水者协会则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农业灌溉用水可以先输送到用水者协会这个中间站点,采用以体系收费为基础,然后允许各农户内部自行考虑如何配水。从而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运行中最困难的供、求之间实际接日部分,使得水权转让具有实际可行性。 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黑寨村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案例的分析可知,虽然其“一户一表”管理方式起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但是仍存在水权界定不清晰、供水机构重复设置、水价过低、没有实行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