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桥-北大港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段,研究区北邻沧县隆起,西接沈青庄凸起,南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东为板桥生油凹陷主体区,为一典型北断南超箕状断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周缘隆起或凸起发育多期次、多类型物源体系,具备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基本地质条件。已有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已经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因此,从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入手,深入研究沉积体系类型、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应用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空间分布,分析古构造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对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古生物等资料,建立了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格架内针对目标层序进行了沉积体系分析。研究表明,SQEslx、SQEslz、SQEs2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背景下的扇三角洲-滩坝-重力流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沧县隆起及北大港潜山凸起,其中沧县隆起为继承性发育的优势物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沙二层序的沉积模式。在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的含油气储层预测研究。首先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以体系域为单元对目标层序进行储层定量预测;然后利用地震频率衰减属性进行了储层含油气性预测,进而优选出含油气储层分布范围。对目标层序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将其划分为外缘隆起和凸起、内缘低凸起和洼槽、坡折带等古地貌单元,总结了各体系域沉积期古构造地貌演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古地貌单元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最后,分析了研究区油源条件及油气聚集规律与成藏模式,综合层序地层、古构造地貌、沉积体系及有利储层研究成果,进行了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分析认为,沈青庄凸起东翼斜坡带低部位断鼻带及大张坨断裂带附近B59井区南块为有利勘探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