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仍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疟原虫对现有的抗疟药普遍产生了抗性,抗药性疟疾的流行使得疟疾防治形势严峻。青蒿素类药物是我国科学家首先研制的新型抗疟药,其作用迅速,高效低毒,且对抗药性疟疾有效,被广泛用于疟疾,尤其是抗药性疟疾的治疗。青蒿素类药物应用二十余年,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抗性报道,但实验室抗青蒿素的鼠疟及恶性疟虫株早已建立,体外敏感性研究也表明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减弱趋势。青蒿素抗性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这类药物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疟原虫青蒿素抗药性研究也开始受到了关注。 本研究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研究了青蒿素抗性伯氏疟原虫K173株(Plasmodium berghei K173)与敏感株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分别以抗性株为消减方(driver)、敏感株为试验方(tester)和相反方向进行了双向消减杂交,构建了两个消减文库,并进一步应用反式Northern杂交从中筛选出了若干差异克隆,进行测序与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差异克隆中存在着已知基因、同源基因和未知基因的序列,它们在青蒿素抗性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