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时期,重新发掘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仅对“共同体”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牵引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社会的转型过程,势必给个体带来阵痛,这种代价终将有特定的人群来承受。部分人群被边缘化,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积极面对这些社会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逐步消解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共同体”实践起着价值指导作用。计划生育的政策实行过程中,独生子女家庭为这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天灾人祸”无法避免,由于疾病、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发生,让部分独生子女父母们面临老来丧子的悲剧人生。这不仅仅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创伤,同时在生活上他们不得不承受人生后半段的疾病与贫困。失独家庭在面临这种家庭灾难之后,失独父母经受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目前存在着被“社会排斥”的艰难困境,特别是来自于他们自我本身的“自愿排斥”,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步步切断,导致自我封闭,更加得不到社会支持。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层面对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解读了“连心家园”如何使失独者重新走出生活阴影,发现“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当中的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政府和市场都无法及时解决社会问题情况下,社会组织很好填补了这种空隙。这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本文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失独群体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失独者们的社会支持网的断裂,以及失独者面临的主要困境;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连心家园”成为失独群体的精神共同体,分析这个社会组织如何帮助“原子化”(被动)的失独者重新走入社会,建立社会支持关系网络;第三部分主要探析应该建立怎样实效的失独群体救助方式;第四部分,是对社会组织的几点思考和对失独群体继续关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