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用在奶牛泌乳后期日粮中补充竹提取物(竹原纤维加工废料经提取、发酵、干燥后得到的最终产物)作为添加剂饲喂奶牛,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添加比例。试验选用年龄、泌乳天数、胎次、体重、产奶量都相近的成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9头,进行3×3重复拉丁方饲养试验。试验牛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有3个重复。3个处理组中,A组为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B、C两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30g d-1和60g d-1的竹提取物。整个试验期为75天,分成3期完成,每期25天,每期前7天为预饲期,正饲期为18天,正饲期最后3天为采样期。采样期间,前两天连续记录奶牛全天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同时,用取样杯均匀收集奶牛产乳中段乳样,按比例混合(早、中、晚采样量混合比例分别为3:2:2),混合完全至50ml。最后一天对试验牛进行颈静脉穿刺采血,用肝素抗凝管取全血样5ml,制成全血样本,用非抗凝管取全血30ml,并通过静置、离心和提取后制备成血清样本(血清样本量不少于5ml),将奶样、全血样和血清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竹提取物添加剂对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日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日产奶量A组20.44kg、B组20.80kg、C组21.37kg,有随竹提取物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在4%的标准乳产量指标上,C组24.00kg最高,比最低的A组21.54kg要显著提高11.42%(P<0.01),B组22.33kg介于两者之间。乳品质方面C组乳脂率分别高于A组和B组10.55%(P<0.01)和7.35%(P<0.05),乳蛋白率高于A组4.00%(P<0.05)。同时,在乳干物质和非脂固形物指标上,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各组之间的乳糖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全血微量元素方面,C组全血微量元素Zn含量分别高于A组8.83μmol L-1(P<0.05)和B组6.28μmol L-1(P>0.05),而对于全血中其它微量元素Cu、Ca、 Mg和Fe,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离子方面,C组血清Ca浓度分别显著高于A组与B组0.38mmol L-1(P<0.01)和0.26mmol L-1(P<0.01),A组与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的血清K、Na、Cl和P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C组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 B组居中,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C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浓度居中,与A、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C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要分别显著低于A组和B组0.50U L-1(P<0.05)和0.47U L-1(P<0.05)。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尿酸、甘-脯肽酶、肌酸激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以及总胆汁酸这些生化指标中,各组之间数字存在一定差异,因变异较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结果证实:在泌乳后期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竹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有延缓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并能适当提高原料奶品质,对改善奶牛泌乳后期的生理机能,优化奶牛体内的物质代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对于奶牛养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本试验所添加水平中,添加60g d-1的竹提取物比例较为适宜,效果也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