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MG-1半固态低盐发酵豇豆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豇豆水分含量高、组织脆嫩,新鲜豇豆采收后不易贮藏。人们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豇豆进行深加工以延长其保存期,如晒制、脱水加工、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等。但是晒制加工容易受天气影响,操作不当容易霉变;脱水加工技术规模有限,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自然发酵用盐量大、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所以,接种乳酸菌发酵成为了这几年的研究热点。接种发酵有很多优点,如缩短发酵周期、有利于豇豆的营养、色香味、质地的保持。目前发酵豇豆的方式大多是将豇豆放入坛中进行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易携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防腐剂添加、质地软化等问题,给运输、储存、销售、食用带来不便,而低盐软包装发酵豇豆克服了上述高盐、二次污染、添加剂使用、杀菌后质地软化严重等缺点。真空包装植物乳杆菌纯种半固态发酵豇豆目前研究较少。研究豇豆半固态发酵工艺和杀菌方法对解决以上问题具有很大应用意义。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MG-1纯种半固态发酵豇豆的工艺优化(水分含量、接种量、食盐浓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杀菌方法(微波、巴氏水浴、巴氏蒸汽、高温杀菌),探讨发酵过程中的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规律,提高豇豆的营养价值、延长贮存期,使口感、色泽、风味俱佳、低盐、低亚硝酸盐,解决发酵豇豆上述质量安全问题。本研究以发酵后豇豆的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感官评价进行加权,综合加权指标X=0.2×总酸含量+0.2×Vc含量+0.3×(1/亚硝酸盐含量)+0.3×感官评价指标,同时以自然发酵做对照,确定了豇豆发酵加工工艺的关键参数;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在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参数基础上,以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感官评价、色差、硬度、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灭菌方法及条件进行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因素试验:以食盐浓度、接种量、水分含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出,食盐浓度6%、接种量5%、水分含量85%、温度31℃、发酵时间6d;接种发酵亚硝酸盐含量为(1.360±0.0027)mg/kg与自然发酵相比降低12.43%,远低于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限量(NaNO2计)≤20 mg/kg;总酸含量为(0.60±0.0243)g/kg与自然发酵相比高30.43%;Vc含量(10.22±0.2222)mg/100g与自然发酵相比高88.21%;感官评价86分与自然发酵相比高14.67%;接种量5%、水分含量85%、食盐浓度6%的综合加权得分都为1.000而且均高于同组其它水平的得分,发酵时间6d的综合加权得分为0.849高于其它发酵时间的得分。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食盐浓度、接种量、水分含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五个影响豇豆发酵的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豇豆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为31.09℃,接种量为5.10%,食盐浓度为5.59%,水分含量为85.56%,发酵时间为6.60d,加权综合发酵指标为0.9766。为了方便操作,结合实际情况将条件调整为:食盐浓度6%,接种量5%,水分含量8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1.224±0.0002)mg/kg与优化前、自然发酵组相比分别降低18.40%、10%,远低于我国酱腌菜卫生标准(GB2714-2003)中亚硝酸盐限量(NaNO2计)≤20 mg/kg;总酸含量(0.92±0.0123)g/kg与优化前、自然发酵组相比分别提高53.33%、31.43%;Vc含量(14.35±0.2670)mg/100g与对优化前、自然发酵组相比分别提高40.41%、88.57%;感官评价88分与优化前、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32%、15.79%;3.在响应面试验结果基础上,用不同杀菌方式及条件处理豇豆,置于37℃、7d后对其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微波800w-180s杀菌,综合加权得分最高为1.0,亚硝酸盐(1.188±0.0065)mg/kg、总酸(0.92±0.0123)g/kg、Vc(0.55±0.0339)mg/100g、色差3.45±0.20、硬度6.7±0.10/105 kg/cm2、感官品质85分、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大肠菌群<3.0 MPN/g,符合我国酱腌菜卫生标准GB 2714-2003中规定包装酱腌菜中微生物指标要求,为合格产品。
其他文献
降冰片烯聚合物因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吸水性、优异的光化学性能,被广泛应做高性能存储元件、光学器件、包装材料及生物医药材料等。为了改善降冰片烯加成聚合物的加
当代科技发展迅速,智能化、多功能化的移动终端电子器件日益趋向小型化、集成化,因此要求智能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小型化。现有的可以使天线小型化的技术主要是曲流技术、加载技术、引入超材料以及改变介质材料等方法。本文应用了改变天线介质基板这一方法,使得天线在P/L波段达到了小型化的目的。本文从介质基板不同电磁参数对天线尺寸的影响和介质基板电磁参数的测量方法,不同配方的Z型六角磁铅石铁氧体等3个方面研究磁性基板
随着国内“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量基础建设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必须在高海拔、严寒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建设,其中以占我国近半面积国土的季冻区域的隧道居多。由于季冻区环境温度周期性变化明显,同时隧道开挖将环境温度带入隧道一定深度范围内,导致季冻区隧道轴向和径向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和衬砌出现冻融循环,出现季冻区隧道围岩的冻胀破坏、支护结构的失稳等灾害,已严重影响了隧道衬砌结构的稳定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大兴安岭呈北北东向贯穿我国东北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与两侧的松辽盆地、海拉尔-二连盆地形成鲜明的盆-山地貌,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重要的重力异常梯度带、地壳厚度梯度带。该区域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的闭合,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及闭合以及古太平洋板块的多阶段持续俯冲过程。不同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使得大兴安岭地区成为东北亚构造演化最为复杂且关键的区域,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研究
Rh(Ⅲ)催化的环化反应是近年来强有力的合成方式之一,由其合成的茚骨架物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然目前茚物质的合成方法有部分局限性,且Rh(Ⅲ)催化剂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大规模的增生造山带之一,其东段受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制、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体制和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制的多重影响。松辽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是解决中亚造山带多构造域复合叠加相关问题的关键地区。一般认为两地块间的牡丹江洋于中生代关闭,但牡丹江构造带沿线地区,即松辽与佳木斯地块两侧,也发育了早-晚古生代的岩浆活动,且都发育有可对比的古生代地层,说明在古生代期间两地块曾
滚动轴承作为列车中关键部件,极易损坏,对轴承进行监测,可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本文提出一种列车远程监控系统,通过4G无线通讯技术将轴承振动数据发送至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接收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使列车调度中心及时地获取列车轴承的运行状况。系统具有对轴承振动信号的处理功能。首先,通过滚动轴承振动数据的时域分析,选取峭度值与脉冲因子指标,构建故障报警模块,实现对有故障的轴承的报警。然后,通过小波算法小
船舶交通流仿真是一门对船舶运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跟踪描述的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实验费用低、可以重复再现等优点,是描述交通流变化规律的常见方法。船舶交通流生成研究是船舶交通流建模和仿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仿真的结果和性能参数。随着海洋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船舶数量和吨位都在不断增大,而且船舶业更加大型化,从而改变了海上交通流的分布。为了完善船舶交通流仿真系统,使仿真结果更加接近实
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重要成分,严重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实际的路用性能。沥青胶浆中的矿粉和沥青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沥青胶浆的各项性能,同时矿粉与沥青的比例大小也决定着沥青胶浆的力学性能的优异,尤其是在低温条件,沥青胶浆性能更加决定着路面整体的路用性能。沥青胶浆低温性能的机理研究就目前而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关于沥青胶浆中组成成分和粉胶比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大道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项研究以沥青胶浆为
关于整数性质问题的研究在数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吸引着众多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与此同时,原根作为数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其分布的研究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