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高烯丙胺类化合物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高烯丙胺类片段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结构单元,它们是许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重要活性单元,同时也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β-氨基酸以及β-内酰胺的有效前体,所以高效合成手性高烯丙胺类化合物对于合成化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传统的合成方法是利用烯丙基试剂对碳氮双键进行加成反应,由手性底物(包括含手性辅助基团底物)诱导或者手性烯丙基试剂的控制合成手性高烯丙胺,但是当量手性试剂的使用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化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合成手段,包括亲核性的烯丙基试剂对碳氮双键的不对称加成,或者亲电性的烯丙基试剂与亲核试剂如亚胺酯、吖内酯等的反应。基于本课题组对铜/铱双金属催化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基础,本论文研究了使用单金属铱催化的双酯基亚胺和烯丙基碳酸酯的不对称烯丙基化/2-aza-Cope重排串联反应,高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地得到了一系列手性高烯丙胺类化合物。使用芳基醛和氨基丙二酸酯缩合的亚胺酯作为亲核试剂,通过在醛亚胺酯的α位引入两个吸电子基团,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活性较高的碳负离子与手性烯丙基铱反应,以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得到α-支链烯丙基化产物,再经过2-aza-Cope重排得到直链烯丙基化产物,最终以100%的手性转移效率得到了手性高烯丙胺类化合物。这一反应具有较好的官能团适用性、高收率与优秀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6%ee)。与先前报道的铜/铱和相转移催化剂/铱协同活化的双催化体系相比,本论文研究的催化体系采用单一金属催化剂,该反应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高效等特点,为手性高烯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更经济、实用的合成方法。反应可扩大到克级规模,并且支链的烯丙基化中间产物可以简单地转化为含有连续两个手性中心的四氢吡咯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青年社团在当今世界凭借其青年集聚、形式多样、活跃度高、善用网络的优势,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我国,共青团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群众团体,是专门做青年动员工作的组织。在全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氧化应激、血脑屏障损坏、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和抑炎两种表型,分别发挥神经损伤和神经保护作用。精氨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并参与炎症反应调控。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在细胞缺氧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精氨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
背景近年来,在癌症研究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幸的是,胰腺癌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提高。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现在位于美国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四位,整体5年生存率约为9%,且其发病率约等于致死率。近些年在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是第七大常见肿瘤,且其位于癌症有关致死率的第九位。尽管有多种治疗策略,例如针对胰腺癌的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但手术切除仍是主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顺铂对骨肉瘤143B细胞Notch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DDP(顺铂)(2μM、4 μM、6μM、8μM、10μM)处理不同时间(1d、2 d、3d、4d、5d))后,CCK-8 法测定不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使用的翻译文本是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出版的“大乘佛教的挑战”系列丛书的第八本《教育—相信人的可能性》的第三、四两章。《教育—相信人的可能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机器人技术同其他先进技术一样,不断地发展成为了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众多机器人应用领域内,医疗机器人的
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消耗的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科研队伍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而在所有的可替代能源中,生物质被公认为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有效替代能源。生物质主要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且具有很高的能量。生物质化学链气化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气化技术,利用载氧体中晶格氧替代纯氧,具有经济性高、开发利用潜力大等优点,是当前生物质转换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可再生能源
科研论文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作用重大,推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共享。摘要是科研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总结,也是读者发现和探寻相关领域知识的快捷途径。然而,目前英文摘要的机器翻译质量在精确性和专业性方面都不尽人意,需要通过后期编辑和人工校对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中文翻译文本。本文以计算机科学论文摘要为例,对谷歌机器翻译的300篇计算机英文论文摘要的中文版本进行了翻译错误类型分析并归类,并提出相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粮食的增产每年有大量秸秆没有被合理利用。利用秸秆制备合成气,后续合成化工产品,能缓解化工产品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3%Cu作为助剂的四种不同催化剂载体(γ-Al2O3、TiO2、SiO2、ZSM-5)和不同负载量(5%~15%)的镍基催化剂。设计了闭式循环装置进行催
自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作为独立合算单位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引发对传统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