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角度上,“礼”与“法”是两个迥异的个体,一个目的在于使人向善,以正人心,一个以惩治社会犯罪为本。如此具有冲突性的二者,在中国古代社会又相依相生,礼不断渗透到法律中,成为法的一部分,在是否违法之外,将是否违礼也作为判案依据,礼渐成为古代法律的核心价值观,对法律的制定、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一大特色,而这一点在东汉后期也是较为凸显。东汉后期,政局动荡,经济衰退,频繁地对外战争、农民起义,再加上自然灾害等祸患不断,如此种种冲击着东汉王朝,终致东汉后期社会秩序崩坏。而本就在东汉尚未健全的礼法,在这样的社会动荡下,律法条文、纲常明教遭到破坏,也引发汉末社会批判思潮,士人们对礼法问题质疑与探讨。“礼”与“法”在东汉后期相互磨合,一部分礼俗被纳入法律中,成为“法”的一部分,同时,“礼”也作为核心原则指导着法律的制定,礼法问题在东汉后期愈发鲜明。本文主要分四部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针对“礼”与“法”的概念及二者在先秦至东汉前期的产生及其关系之变化进行了探析,为更好探究东汉后期礼法问题作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东汉后期社会经济状况,通过相关史料整理探析发现,东汉后期社会陷入无序混乱之状况,也正是因为社会的无序,才使礼法问题在东汉后期更为突出。第三部分探究东汉后期士人的礼法观,礼崩乐坏引发无数士人忧国忧民之心,也致使士人对礼法产生质疑,倡言国家改革,本章通过分析王符、崔寔、仲长统、荀悦等人的思想观探究东汉后期礼法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礼法问题在东汉后期的实践,主要通过法律的具体构成、孝、忠以及循吏、酷吏这几部分进行论述。通过对东汉后期礼法问题进行探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揭开东汉后期国家法律的发展状况,也对于今日社会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抑或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