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曾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引起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其影响范围和影响广度逐渐加深,水资源问题成为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中国的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和水灾害等问题凸显。此外,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较国际上先进的国家而言,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管缺位问题使得水资源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治理难度加大。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水风险是必然的,考虑到各地区水资源先天条件和经济活动等因素的不同,供水和需水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各地区水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水风险类型不一。因此,对各省市水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区分风险来源,把握水风险防控的重点,成为水风险评价的重要工作,对削减风险水平、减小水风险带来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科学的评价水风险,是出于现实需要,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以往水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国际上最新的理论研究进展,对水风险的涵义、评价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建立了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评价方法。结合自然灾害理论和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选取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考虑水风险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建立了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尺度的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决策分析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满足主客观条件下的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模糊识别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31省市区水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并确立了风险分级标准。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时间上看,通过对2000-2013年研究区内水风险水平的计算,中国水风险水平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水风险平均值总体上由0.70降为0.61,2000-2003年水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分值由0.70上升到0.71,2003年以后水风险水平逐渐降至0.61。(2)通过对三个子系统风险水平进行测算,胁迫性风险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中国水资源压力较大并有极大可能继续上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水风险形势严峻;敏感性风险在三个子系统中贡献较低,各地区抵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适应性风险稳步下降,适应风险能力提高,但2010年之后下降速度变缓,说明治理水问题的难度增大。(3)从空间上看,以ArcGIS为平台,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全国划分为5个水平分区,将风险分为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中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风险值分别为0-0.39,0.39-0.68,0.68-0.81,0.71-0.72,0.72-0.76。此外,与2000年对比,高值区数量减少,低风险值地区消失,大部分地区从高值、中高值向中值及中低值靠拢;各地区风险来源从单一型演变成复合型,风险来源不同且空间分布不均,治理中国水风险需针对各省市风险来源制定针对性政策。(4)从驱动机制看,影响中国水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用水量、生活污水处理率、城乡恩格尔系数比、高风险产业GDP贡献率、人均环境治理投资额以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调整用水政策削减水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