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增速有所降低,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存贷款利率差不断减少,金融非中介化使商业银行边缘化,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银行的经营压力增大,利润增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贷风险不断集中,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利息收入不断降低。如何在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情况下提高盈利能力,成为了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出现,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配置资产,对信用风险实行主动管理,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根据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通过收集十五家国内上市银行近五年的财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于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交易规模与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有着显著关系,二者呈正相关,这是由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提高了商业银行资产的配置效率,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降低了融资的成本。但同时本文也得出另一结论,即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使用对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银行在可以通过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减低不良贷款率,快速获得流动性资金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持有更多的信贷资产和保留更少的流动性资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结论表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能够提振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如果不加以正确运用,也会产生风险。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议:商业银行自身应因地制宜开展信用风险转移业务,强化内部风险控制,避免过度依赖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加强信用风险转移的产品创新;市场监管部门应统一监管标准,加强监管,严格信息披露制度,防止银行过度使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单人连续完成的OPCAB(OPCAB组)9
课堂上仅仅"让学习发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高品质的学习、高附加值的学习、高思维含量的学习、"看得见变化"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看透课堂中每
期刊
近日,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焙糖协)饼干专业委员会主办,弗朗兹哈斯食品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 1年中焙糖协饼干行业年会暨
报纸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点都应当是"治官",这是由阶级整体意志和官员的特殊地位、特殊职业道德等决定的,也是"治众服人"的前提和基础.应当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德治与法治的辩证
<政治文明论>是第一本系统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主题的专著.它深层次地阐述了政治文明的理论内涵,根本所在及其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