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各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flh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耕地平均侵蚀率达每年60t/hm~2。传统耕作措施和收获方式是导致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返还前茬作物秸秆,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功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明确保护性耕作在陇东黄土高原的实施效果,本研究自2001年起,在甘肃庆阳的定位样地,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观测了3个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下,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07-2009年在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超高产示范园内进行。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225kg/hm2、300kg/hm2两个施氮量(以纯氮计),记为N1、N2;在各施氮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2n=4x=28,AABB)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的四倍体祖先,拥有大量优质性状基因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高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本文阐述了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利用小麦生长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气候对小麦粮食生产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小麦生长模型为工具,首先,通过不同生态点的小麦田间试验,对小麦生长模型WheatGrow进行检验;其次,设置不同品种参数组合,分析不同遗传参数对小麦生育期与生产力的影响;然后,利用WheatGrow模型分析5个生态点1951-2009年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
淀粉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籽粒中最主要的成分。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高支链、低直链的淀粉主要用于食品业,而高直链、低支链的淀粉在医疗、纺织、环保等多个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NIN(Nodule inception)是植物中重要的转录因子,通常以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在植物中广泛分布。豆科植物中,NIN参与根瘤菌侵染和根瘤原基形成的过程,在根瘤固氮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NIN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齐和百脉根中,在其他物种中对NIN转录因子的系统性研究少有涉及。因此,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大豆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为材料,对大豆全基因组中NIN转录因子进行鉴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筑物保温节能结构的逐渐完善,地热电采暖作为一种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的新型采暖方式,正逐新被建筑业人士和广大住户认可.这种采暖方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