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性的坚守与超越——对格非近作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先锋文学的浪潮,这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格非、苏童、余华、马原等,他们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叙事模式,以一种崭新的创作范式让读者耳目一新,格非作为先锋文学的主将,他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奠定了他的先锋地位,他的小说叙事扑朔迷离、氛围神秘莫测、语言典雅韵致,似乎总愿意将读者带入他的叙事圈套中,让人在语言的迷宫中流连忘返。格非不仅注重小说的形式,而且注重小说的精神深度,追问存在、守护记忆,解构历史始终成为他创作的不懈追求。 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先锋派作家群的创作从总体上有衰退之势,先锋立场大都有所改变,面对这种局面,格非并没有迎合世俗,而是在坚守先锋创作的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法,更加关注当下人的精神领域,力图在这个浮躁与喧嚣的社会中,为心灵寻找一块理想的栖息地,让乌托邦的光芒照亮这个理想坍塌的现实。 本文试图在先锋文学场域中来探讨格非的先锋立场,着重关注格非的近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挖掘出作品中所显示的格非对先锋文学创作手法的坚守,同时又在与传统的融合中探寻着属于他个人的独特表达方式,力图使自己的文学之路走的更远。
其他文献
迟子建以稳健的步伐在她踏入文坛的二十几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如果有人问迟子建在向读者讲述什么,我要说她讲述的是一个个关于苦难和爱的故事。迟子建笔下的生存是艰难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代表女性话语的真正出现:从宏大叙事到女性言说,从不自觉的男性审视到对女性异化的批判,从女性欲望的规避到正视,她的
甲骨文的整理、考释以及理论构建等已取得丰富成果,为我们进一步进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人对甲骨文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入探索,但对甲骨文直线条的研究目前仍鲜有涉
席勒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但他的美学思想却涉及到审美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哈贝马斯在《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文中就认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