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中小尺度强风暴过程研究及应用探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对3年的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冷涡天气系统下的中小尺度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在利用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等常规资料分析此次过程听环流背景及不稳定能量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多普勒雷达丰富而密集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影响鲁北的中小尺度强风暴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了此风暴发展、演变的特征;还利用CINRAD气象应用软件包处理滨州CINRAD/SC型雷达的原始数据,从得到的产品来研究这一中小尺度强风暴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同时结合2003年6月28日的个例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的使用进行深入分析.这是因为VIL是判别强降水及其降水潜力、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暴雨、暴雪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VIL的最大值能追踪到风暴的发展信息,特别是对发生大冰雹的强风暴能给出预警信息.根据美国对WSR-88D多普勒雷达产品应用情况调查,表明VIL是实际业务中应用次数最多的产品之一.通过对强风暴雷达回波特别是对VIL等产品的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一个多单体风暴发展演变来的,该多单体风暴发展过程及移动路径较复杂,在形成阶段,单体合并时不但单体的回波同时增强,而且与新单体的生成几乎同步;多单体风暴的前期由近十个单体不断合并、发展形成向东北移的左移多单体风暴,中期多单体风暴减弱、分裂,后又重新发展、演变成强单体风暴,最后导致湿的微下击暴流造成大风降雹后才减弱、东移、消失;弓状回波常常演变成为线形回波波形(LFWP),它与一个飑线的加速部分相联系,可能导致类似龙卷的大风灾害;VIL等产品对风暴的发展及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具有很好的指示预警意义,与美国Oklahoma预报台得出的发生大冰雹所需要的VIL估计值相比较,鲁北的VIL估计值6月份偏低,为57kg·m<-2>左右,而7月份偏高,为70kg·m<-2>左右.这些结论对于认识鲁北中小尺度强对流风暴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发布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可行的依据,而且可以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区域为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为东经118-123°,北纬28-33°.研究区域为中国典型的东部湿润区,且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很不规则,下垫面也极不均匀,有水田
该文从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原理出发,介绍了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坐标系、基本几何关系、双基地雷达方程.分析了双基地雷达风场合成公式,推导了双基地雷达中目标在
“叮咚!”诺西按响了门铃。  “谁!”莫里西被吓了一跳,红色的唇膏在她脸上划出一道触目惊心的痕迹。  “夫人您好,我是您昨天下单的陪衬人。”屋内一阵响动却没有回音。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探出一个精心包装过的脑袋,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诺西,眼里闪过一道诡异:“哟,还真够丑的。”便“砰”地关上了门。  诺西耐心地在门外等着。诺西出生富贵,长得也还有几分姿色。后来家里遭人陷害,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实在走投
期刊
该文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资料,每6h一次的降水资料,以及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