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安慰针刺(假刺非经非穴)为对照,评价针刺经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CFS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经穴组47例、安慰针刺组25例。针刺经穴组选择肝俞、肾俞、足三里和神门,安慰针刺组选择非经非穴1、2、3、4;针具采用德国Straitberg套针:穴位每次均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针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第1周治疗5次,第2、3周治疗3次,第4周治疗2次,16周时随访。入组0周、4周、16周时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躯体和心理调查报告(SPHERE)、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针对疲劳程度、伴随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4周后针刺经穴组和安慰针刺组FSS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针刺经穴组的FSS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安慰针刺组(P<0.05)。2、治疗4周后针刺经穴组SPHERE积分明显降低(P<0.05),安慰针刺组SPHERE积分轻度降低(P>0.05),针刺经穴组的FSS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安慰针刺组(P<0.05)。3、治疗4周后针刺经穴组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积分明显升高(P<0.05),躯体疼痛积分轻度升高(P>0.05),社会功能积分明显下降(P<0.05);安慰针刺组明显提高SF-36总分及社会功能和躯体疼痛积分(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积分轻度升高(P>0.05);针刺经穴组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积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安慰针刺组(P<0.05)。4、16周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经穴组和安慰针刺组的FSS积分、SPHERE积分降低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经穴组的SF-36总分、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积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安慰针刺组(P<0.05)。结论:1、短期针刺经穴治疗CFS在减轻疲劳程度,减少伴随症状,改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安慰针刺,针刺经穴对CFS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2、短期针刺经穴治疗CFS在总体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安慰针刺,如需巩固针刺经穴治疗的疗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