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问题研究——以村民自治制度为视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村民自治制度作为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作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村民自治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民主形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协商民主在很多农村地区的民主建设中不断发展。推进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有效地途径,也是村民自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对于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农村决策的科学化,加强村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互动,构建稳定和谐的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基层治理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妥协和协商的过程,协商实践意义上是不断被使用的,协商的现象也都普遍存在,但是如何使得这样一种间断的、被动的、偶然的协商现象发展成为具有持续性的、主动地、常态的制度就需要将农村协商民主上升到制度意义,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不仅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也能够为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  伴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热情也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乡镇政权干预村民事务,村民会议、民主选举等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根据对各地的调查情况来看,上述协商民主形式只是属于特例,很多农村地区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并不清楚,对于上述民主形式的要求并不迫切。要想使农村协商民主得到深入发展,就需要结合典型地区试点的模式构建制度体系,尤其是要利用村民自治制度和人大代表制度等制度性资源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推进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让村民对于村干部、村内管理和村内决策有所监督和建议,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农村协商民主的政治前提,创新协商民主的形式,充分发扬协商民主的精神,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本文的着眼点就是在考虑到我国拥有八亿农村人口的现实情况下,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基础之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协商民主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从而使其成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理论支撑和动力来源。本文结合中外协商民主的相关理论,以村民自治制度为视角,深入的分析了农村协商民主的组成要素、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借鉴部分地区成功的协商民主治理经验,探索将农村协商民主上升至制度化层面的有效实现路径,并针对相关具体内容提出对策建议。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说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既正当其时,也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FoxO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及其调节脂肪分化的机制。本研究利用4个在线软件预测与FoxO1基因具有潜在靶标关系的miRNAs。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活
矿产资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近九成的能源来源于矿产资源的供给,而农业原料的70%也是由矿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丁硫·福悬浮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和蛴螬有较好的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60,增产20%以上,是防治大豆病虫的优良种衣剂之一.
:base6 4是Internet中传送二进制数据常用的MIME编码类型。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每个连续的三个字节 ( 2 4位 )数据组合表示为四个六位数值 ,再把每六位数值当作一个NVTASCII字符来传输。通常情况下 ,这种编码程序都是用C/C + +的位操作运算实现的 ,而VisualBasic中没有提供针对字节的位运算符。本文通过数学方法得到了移位和字节重组的替代形式 ,从而用VisualBa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就现实所发生的关于教育公平的种种事件来讲,我国公民公平受教育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笔者写作此篇论文的目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