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血清、脑组织和脑脊液中利奈唑胺药物浓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目的建立利奈唑胺在血清、脑组织和脑脊液(CSF)中高效液相色谱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为进行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药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血、脑组织以及脑脊液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Inertsil ODS-SP柱(4.6×250mm,5μm)色谱柱分析,流动相:乙腈-水(25:75,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血中利奈唑胺浓度在0.5~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5),最低检测浓度0.2μg.ml-1,日内RSD<1.5%、日间RSD<3%,方法回收率在98%~101%之间。脑组织中利奈唑胺浓度在0.5~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1),最低检测浓度0.2μg.ml-1,日内RSD<6%、日间RSD<2.5%,方法回收率在97%~104%之间。脑脊液中利奈唑胺浓度在1~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1),最低检测浓度分别是0.5μg.ml-1,日内RSD<6%、日间RSD<3%,方法回收率在97%~101%之间。空白血清、脑组织及脑脊液不干扰利奈唑胺的含量的测定。结论本方法简单、敏捷、准确,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测定要求,适用于利奈唑胺在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检测,为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监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取78只清洁型SD大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利奈唑胺剂量按54mg.kg-1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于用药后0.0833、0.5、1、2、3、5、7、9、11、13、15、17、19h同时抽取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标本;各标本经过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取平均值;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BAPP3.0程序处理药-时数据,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注射后0~19h,利奈唑胺在大鼠的血、脑组织和脑脊液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31.39μg/ml、5.11μg/ml和23.97μg/m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67h、2.42h和1.9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34.55μg.h.ml-1、28.23μg.h.ml-1和136.43μg.h.ml-1,血脑屏障穿透率为76.36%。结论利奈唑胺能很好的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和脑组织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