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血清、脑组织和脑脊液中利奈唑胺药物浓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目的建立利奈唑胺在血清、脑组织和脑脊液(CSF)中高效液相色谱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为进行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药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血、脑组织以及脑脊液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Inertsil ODS-SP柱(4.6×250mm,5μm)色谱柱分析,流动相:乙腈-水(25:75,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血中利奈唑胺浓度在0.5~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5),最低检测浓度0.2μg.ml-1,日内RSD<1.5%、日间RSD<3%,方法回收率在98%~101%之间。脑组织中利奈唑胺浓度在0.5~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1),最低检测浓度0.2μg.ml-1,日内RSD<6%、日间RSD<2.5%,方法回收率在97%~104%之间。脑脊液中利奈唑胺浓度在1~50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1),最低检测浓度分别是0.5μg.ml-1,日内RSD<6%、日间RSD<3%,方法回收率在97%~101%之间。空白血清、脑组织及脑脊液不干扰利奈唑胺的含量的测定。结论本方法简单、敏捷、准确,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测定要求,适用于利奈唑胺在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检测,为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监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取78只清洁型SD大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利奈唑胺剂量按54mg.kg-1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于用药后0.0833、0.5、1、2、3、5、7、9、11、13、15、17、19h同时抽取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标本;各标本经过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取平均值;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BAPP3.0程序处理药-时数据,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注射后0~19h,利奈唑胺在大鼠的血、脑组织和脑脊液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31.39μg/ml、5.11μg/ml和23.97μg/m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67h、2.42h和1.9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34.55μg.h.ml-1、28.23μg.h.ml-1和136.43μg.h.ml-1,血脑屏障穿透率为76.36%。结论利奈唑胺能很好的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和脑组织穿透性。
其他文献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资金链管理水平不高是阻碍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主要体现在融资渠道单一、营运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对此,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与以往的经济危机不同,此次危机中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危机过后,国外学者对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稳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33例与对照组132例。2组均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
湿气(Wet Gas)是气液两相流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中。凝析天然气属于湿气的一种,作为一种洁净、燃烧效率高的能源,它已经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泡沫混凝土就是在砂浆或者水泥浆中等水泥基材料中引入发泡剂产生的泡沫。泡沫混凝土多空、轻质的特殊结构特性使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大体积回填工程、保温隔热工程以及轻质制品
Pb(Ni1/3Nb2/3)O3(PNN)是一种弛豫性铁电体,居里温度约为-120℃,它具有钙钛矿型结构,正常铁电体以及反铁电体可以和它共同形成固溶体。这样合成的固溶体具有相对低的烧结温度和相
<正>子宫肌瘤归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其病因多为气滞、血瘀或痰凝,治疗常需行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等。然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凡活血化瘀之品或行气耗气之品,用之宜慎
随着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加快,烟草营销竞争日趋激烈,营销模式不断创新。会员制营销以顾客服务为中心,通过改进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提供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服务来强化零售客户的
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重大的主题之一。城镇化是一个由传统化农村社会向现代化城镇社会演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的
自建立城镇医疗基本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各地区均在积极主动探索有效的医保支付方式。2009年,实行医改后,新医疗医保支付方式变化已成为我国医药制度的热门话题之一。基本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