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特立尼达多巴哥、后又定居并加入英国国籍的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是一位具有混合文化身份的重要的移民作家。奈保尔通常被研究他的评论者贴上两个醒目的标签: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印度裔英国籍作家,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文学批评界较为流行的说法,但后者对它的身份定位却忽略了特立尼达在奈保尔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着重论述了特立尼达在奈保尔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创造中是不能被简单化约的,要探究奈保尔文化身份之谜必定绕不过特立尼达这个地方。第一章“历史的杂糅和作为‘未完成物’的特立尼达”主要论述了特立尼达作为奈保尔反观自己文化身份归属问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第一节分析了长期的殖民历史造成了特立尼达文化混合的状况,各种文化之间很难和平共处,进而影响具有凝聚力、统一的民族主义的形成。第二节从文本《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入手论述了在特里尼达,奈保尔祖辈所守护的印度文化在强大的西方殖民文化面前一日日地衰亡,印度的第二、三代移民正在远离这种文化影响。而通过奈保尔所塑造父亲的原型毕斯沃斯的形象,我们可知:殖民地人民在特立尼达追求的一种独立的社会地位、自由的人格精神和一种稳定个人文化身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对毕斯沃斯温婉的批判,奈保尔拒绝成为“自己”,到达梦想已久的宗主国继续身份询问之旅。第三节讲述了奈保尔来到英国后的梦想破灭,作为一个来自于殖民地的“他者”,完全被欧洲社会认可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与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越是想靠近,就越觉得他与这个地方存在巨大的差异和隔阂。他在英国处处体验着自己“局外人”的身份,无法成为“他人”。第二章“反讽性写作,面具背后的‘模仿人’”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奈保尔在经历“模仿”之后的顿悟:他虽然受到了殖民文化的教养,但在写作中却遇到了无法超越的地域性屏障,不得不转向曾被他蔑视的出生地特立尼达寻找创作灵感和资源。这是他正视自己文化身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回忆、重新体验和再次回到那里,奈保尔思考和再现了特立尼达人们真实生活的各个层面:边缘人毫无价值的痛苦挣扎、混杂文化身份知识分子的夹缝生存及毫无秩序和公正可言的“民主自由”。在这些反讽性的书写的背后,奈保尔观察到了这些“模仿人”生存状态的可笑、可悲,以喜剧形式展现了奈保尔对特立尼达人们主体性问题深切的焦虑。第三章“分裂性的凝视:特立尼达经验的扩展”解决了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到底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问题。作为一个从小接受英国文化熏陶的殖民地子民,当他把特立尼达的经验扩展到整个后殖民世界时,不可避免地带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视角——按照西方的个人自由、公平正义、法律秩序、民族理想等观念去批判第三世界的种种弊病。但是特立尼达的特殊的文化拼合又为奈保尔带来了形成混合的文化身份和多元的文化视角的契机,不管奈保尔怎样认同西方价值,他自己身上的第三世界印迹都是抹杀不掉的,他自己根本就不是英国人,他也不可能用完全殖民者的眼光看东西方存在的巨大差异。这就形成了他错综纠结的感情——批判、消解、游走在边缘,不认同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