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比例较高,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加之传统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国家高度重视坡耕地的合理利用,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并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条件。但在坡耕地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发展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不能协调统一;未能理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因此,调整坡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和特色农业产业结构,是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相关成果不仅对于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对于调整特色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论文在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涵义及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可拓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蕴含分析、发散分析、相关分析和共轭分析),得到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不相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构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决策模型及可拓策略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榆林市总体规划及县级规划和产业集群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横山县为例进行种植结构优化多目标规划实证分析。 (2)论文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三个子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图及系统流程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以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不同发展模式确定出动力学模型中相关参数值,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论文在对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典博弈理论和进化博弈理论对农户参与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行为选择机理进行分析。政府应该在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补助吸引农户参与,发展中应确保参与农户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才能使农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的建设。 本研究得到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北地区坡耕地利用的可拓决策研究”(编号2006KR99)和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研究”(编号09JK556)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