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民歌是徽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一部分,2008年作为口头艺术的徽州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推动了徽州民歌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了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徽州民歌中的音乐文化,能够反映徽州区域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的风貌,通过对徽州音乐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强地方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在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当下,调查与研究徽州民歌,是促进地域文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借助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即用民族学、地理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多视角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区域文化的视角,从徽州民歌的发展历史、文化生存、传承现状等方面着手,从调查资料中做出分析、从参与体验中得出结论,就徽州民歌音乐文化的文化内涵、音乐特色、社会功能、传承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第一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中心,通过多次实地考察,采访多位传承人、民间歌手和当地音乐学者,论述徽州民歌的挖掘历史、传承保护现状及民歌传承实践经历。第二章以徽州民歌的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对徽州民歌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民俗文化环境实地调查和研究,探讨徽州民歌的生成与发展规律。第三章以徽州民歌的音乐文化为重点,探析徽州民歌中体现的本土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分析徽州民歌音乐文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第四章以徽州民歌的音乐体裁为中心,通过分析徽州民歌各体裁在音乐形态上的特征,探析徽州民歌音乐体裁的形成与音乐文化的关系。第五章以徽州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及其社会功能作用为要点,针对性的分析论述徽州民歌的音乐文化特征,探究徽州民歌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论述当下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对增强地方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的影响。